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250章(1 / 2)

加入书签

当然啦,擅长算计的皇帝把一切背后的勾当看得明白,他也自然知道,顺手坑坑文官也就算了,这样堪称掘文官根的事情,总不能上来就摆在明面上大大方方干。

兔子急了还咬人,文人造反的可能性虽然够低,但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生。

——那些被压抑着的武将,说不准哪个心里头就想着干一票大的呢。

于是他们只能是笑。

“各位卿家何须多礼——朕在诸位心中难道就是这样数典忘祖的存在吗。”

一句话,他们退了一步,定下了对于天幕这番言论的基调。

可是文官心中却并没有多少喜色的产生:他们太清楚赵家人骨子里流淌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品质了。

强硬还是柔和,倨傲还是软弱,偏执还是宽容……这些在外的表象或许各有差异,但是见惯了他们的处置方式,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本质是不会更易的。

——冷酷自私。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许赵家人才是这世上最市侩精明的商人吧。

那么怎么能指望他们,轻易地就割舍掉自己眼前的肥肉与利益呢?

那几张嘴开开合合,吐露出的字词并不相同,说话的语气也并不一致,然而隔着时空的限制,宋朝官员却都感觉到了后背上生出的寒意。

他们只能接受皇帝见缝插针提出的意见,作为这场眼见着将绵延长久的交易,此刻短暂的筹码。

皇帝没可能那么简单放过他们。

这是所有官员,此刻心中冒出来的共识。

赵煦停笔。

在天幕论述过程中匆匆忙忙找出笔墨的年轻皇帝,看着自己眼前洋洋洒洒写下的提议。

“士农工商……一时之间动摇倒是没什么可能的……”

映着手旁摇曳的烛火,他此刻苍白的脸上,一双眼睛却熠熠如星火。

“但是,”

他的手指摩挲着宣纸带着点粗糙质感的表面,嘴角勾出一个冷意的笑来。

“开制科,未尝不是一种新的方向,不是吗?”

在一切纷扰之中,平静了很久的天幕,终于重又开口。

它不在乎观众对它的议论,不在乎被誉为神明亦或是斥责为妖邪。

在很长的时间里它璀璨如天上星辰,绚烂如白日坠地,此刻却宛如一轮不再高悬,却依旧寂冷的孤月,清影不因万物更易。

它继续。

【好吧,话题有点扯远。

但既然都讲到王安石变法中的科举改革了,我们关于庆历新政的阐发便就此打住,正式进入主线吧。】

范仲淹微怔。

一种莫名的遗憾突然出现在他的心中,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接着后世人的眼光,去为自己的改革再预先修改以避免错误了。

失去了后世人先知的视角,他又要重踏上这条有宋一朝前无古人的改革之路,在黑暗中独自探索着这条注定崎岖坎坷不平的道路。

然而范仲淹终究是范仲淹,那种可惜的情绪只在他心中酝酿了片刻,很快便如浮云被他一手扫去。

已经很好了,他的未来,肉眼可见地比之原本更多见了希望。

这就已经足够了,更关键的是,他知道自他之后这条路不会无人继续,知道作为前驱者的自己,身后还会有火炬延续。

吾道不孤。

这是他看见王安石的时候,心中最为纯粹的一个念头。

于是他眨了眨眼,露出一个释然的笑。

他不会完全地去学王安石,因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该去做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有些事情他注定将留给后来者接续。

他能做的,是作为前辈,将这条路为后来者更拓宽踏平三分。

王安石扬起了头。

他的眼里映着天幕极夺目的白光。

那上面缓缓出现一行极纵横豪放的大字:

王安石变法。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认识,在变法已经盖棺了多年之后,其实依旧没办法论定。

教科书当然会给出最直白简易,方便大众认知的结论,告诉你王安石的失败——是,他本人是失败的,宋朝最后迎来的结果,也是失败的。

然而新法具体效果的成败,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我国著名宋史学家,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广铭先生给出的论断那样:“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

他的女儿,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的邓小南教授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阐释:

“从富国强兵这个预期来说,应该说新法部分达到了目标,对于国家财政,从过去财政虚空、国库虚空的局面,扭转到库存充盈的局面,新法确实是有它的作用的。”

“其他像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增加铨试(铨试即要做官的人都要考法律),这些做法其实都断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