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895节(2 / 3)

加入书签

,沉吟了一会儿,抬眸看着他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陛下是懂臣的。”张安世道:“臣的意思是,既然有了银子,那么……该让皇孙大刀阔斧了。”

好心情了几天的朱棣,终于又绷起了脸,道:“皇孙那儿……没银子了再说,你也要给朕盯着他,他毕竟还年轻,朕还是有所担心的。”

张安世立即道:“遵旨。”

朱棣又道:“除此之外,朕打算命一人去瞻基那儿任一个书佐。”

张安世诧异地抬眸,不禁深深好奇起来,道:“区区一个书佐,陛下何须特别的过问?”

所谓的书佐,其实就是秘书,区区一个文吏而已,竟是用得上陛下安排?

这就足够惊奇了!

朱棣道:“长生也长大了,他在朕的身上也算是受益良多,该让他出去历练一二了。”

张安世:“……”

居然是他的好大儿,还真是够出乎他的意料的。

朱棣却完全不顾张安世的感受,叹息一声道:“朕花了这么多的金银,但愿……这新政能推及天下吧。”

朱棣的声音,少了几分这几日所特有的亢奋,反而隐隐夹杂着一丝消沉。

他老了,回首过往事,靖难乃他的大功绩,可谋夺侄位,终究再赫赫的武功,也不免是美玉有瑕的。

而细细思来,新政方才是他的后半生,几乎贯穿了大半个永乐朝的大事,此事已不只关乎于他个人的生前生后之名。更以关乎到了江山社稷,关系到了大明的万世基业。

朱棣肯如此慷慨地拿出所有的财富,从兵家而言,不啻是一种破釜沉舟。

只是结果如何,却终教人有所担心。

毕竟,当初江西铁路的修建,那种失败所带来的教训,到现在还教朱棣心有余悸呢!

看着朱棣越发苍老的脸,张安世忍不住安慰道:“陛下请放心,臣这边掌着部堂,又有皇孙为先锋,断不敢教陛下失望。”

“嗯。”朱棣颔首,点头道:“你倒是信心十足,朕担心的是,当初在江西的教训。”

张安世道:“今时已不同往日了。当初之江西,人心在士绅,所以想要成事,千难万难。可如今,臣所布局的,却是扭转人心,使无数军民百姓参与其中,给与他们希望……所以……必能成功。”

“希望?”

朱棣喃喃自语。

承平

松江口那一船船的银子,消息放出来的时候,实际上早已有了轩然大波。

事实上,自开始大肆修建铁路开始,钢铁、煤炭等作坊的生产便已开始火热起来。

只不过,虽是火热,商贾们还是带着谨慎的。

虽然现下的买卖好做,而且市面上的需求也很大,可铁路司那边,为了严防材料居高不下,甚至出现囤货居奇的情况,还是采取了几个措施。

一方面,是栖霞商行所辖的钢铁作坊,大规模的自产。

另一方面,则是所有的采购,限定了一个最高价,也就是利润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少,可也有一个限度。

正因如此,不少牵涉其中的矿场、伐木作坊、机械制造作坊、钢铁作坊,虽是见有利可图,也趁此机会挣了个盆满钵满,却不敢大肆地扩产。

毕竟这些玩意的投入都是天量的真金白银,今年的买卖好,可谁能确保明年呢?

尤其是朝廷每年数千万两纹银的开销,在许多人看来,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等你扩建了新的作坊,一切完备之后,也已过去了一年半载,到了那时,说不定热度一旦过去,反而可能要血本无归。

可现在,消息传出之后,许多的作坊已开始进行了扩产的准备了。

皇帝有的是银子,这样看来,这铁路必能继续年年修下去,现在是谁先扩产,谁挣的便更多。

于是乎,这栖霞之内,几乎人人都在谈及钢铁和冶炼之事,可谓热闹非凡。

张安世坐镇京城,却几乎每日都要过问关于江西布政使司的情况。

随着铁路工程的不断推进,眼下产生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一般情况,张安世是不进行特别处理的,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好。

接下来,则看朱瞻基如何处置,以及处置之后的后效了。

张安世只管一件事,那便是借铁道部,搭建起几个关于铁路的大学堂来。

随着铁路的扩张,人才才是最紧要的,无论是修路的匠人,还是勘探和设计铁路的人员,甚至包括了蒸汽机车改进的人才,更有围绕于铁路周遭的算、医、文、武等等人员。

而招募的人员,大致则分三类,一种学术精深的,通过严苛的考试,深造学习。

另一种则是向各省招募生员,条件较为宽松,学制两年。

还有一种,则是下头的匠人以及劳力,举荐上来,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现在这铁道部不缺银子,唯独缺的还是人。

此时,饶州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