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实地采访(1 / 2)

加入书签

随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曹家。

当电视台的记者见到一直出现在电视里和书中的倒装壶之后,她惊讶的感叹道,“这个陶艺品真好看。”

虽然曹振东并不知道电视台记者的真实身份,但他看到记者是和石村长一起前来的,又回想起了上一次郝镇长突然莅临一事,所以,他很有礼貌的向记者介绍起了倒装壶。

“姑娘,这个陶艺品是从宋代一直流传到现在的‘耀州窑青釉剔花倒装壶’。”

“倒装壶,名字真好听,你好,它是古时候用来乘酒的么?”

“没错。”

听到曹振东的回答之后,电视台的记者逐渐靠近倒装壶,开始仔细的观察着。

两分钟之后,记者再一次询问道,“既然它是用来乘酒的,为何表面上没有进口,只有出口。”

看到记者一脸的疑惑,曹振东笑了笑,继续介绍道,“姑娘,其实并不是没有进口,只是你没有找到它而已。”

“啊?在哪里?我可以看一下么?”

话音刚落,曹振东便将面前的倒装壶拿了起来,将其底部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个?”当记者看到倒装壶底部有一个画满梅花图案的小洞时,她不禁反问道。

曹振东点了点头。

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记者变得更加的疑惑。

“如果从这里灌进去,不就全都漏出来了么?莫非里面有什么机关?”记者胡乱猜测着。

这时,曹振东将倒装壶缓缓平放在桌子上,不禁称赞道,“姑娘,说实话,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一个,虽然很多人在看到倒装壶之后,都会问这个问题,但你却提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个就是很大的不同。”

被曹振东当场称赞之后,记者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也是瞎猜而已,并没有任何的根据。”

随即,曹振东也不再卖关子,而是一本正经的说道,“姑娘,其实倒装壶里面并没有任何的机关,只是你看到的这个小孔并非真正的小孔,而是一根长管,在装酒的时候,只需要将壶倒过来便好,待将酒装入之后,再将壶转过来,里面的酒也不会洒出来。”

得知倒装壶竟然这么神奇,记者一脸兴奋的拍着照片,同时将倒装壶的独特之处记录在笔记本上。

做完这些之后,记者又看到其他乡亲们在烧制着一些各种模样的陶艺品。

所以,记者又走到了他们的身边,很有礼貌的询问道,“大爷大娘,你们烧制的这些陶艺品都叫什么啊?”

看到记者竟然问其他村民这些问题,石国林心里很是担心,因为他并没有提前告知这些村民应该怎么回答,毕竟当他得知安康镇电视台的记者来到村里之后,他就立刻前往村口迎接,其他事情一概没有进行安排。

虽然石国林很担心,可乡亲们并没有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而是很随和的回答着记者的问题。

“姑娘,我烧制的这个叫鲤鱼跃龙门,你大爷他烧制的是二龙戏珠。”

“大娘,那烧制这些陶艺品应该很难吧?”

大娘摇了摇头,一脸开心的说道,“姑娘,其实我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能够烧制这些东西,但后来在小傅和村长的组织下,我们一起来到了这里学习如何烧制陶艺,经过小曹和一些年轻孩子们每天的细心教授,我们也算是学到了一些皮毛。”

“那我看您现在的手艺如此的娴熟,可不像是才学会的。”

当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被采访的村民就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开始一本正经的说道,“姑娘,其实任何东西都是熟能生巧,如果每天让你烧制五个陶艺品,以你们年轻人的灵性,很快就能够学会的。”

听到大娘的回复,记者也是点了点头,继续询问道,“大娘,您在这里呆了多久了?感觉怎么样?”

“如果说具体的天数,我可真有些记不住了,不过差不多应该就是三个月左右,要说感觉,其实比在家里都要好,毕竟在这里有这么多人可以聊天,而且老曹从来没有严格要求过我们,起初,我们几个人年龄太大,手笨脑笨的,经常烧制出残次品,浪费粘土,可老曹并没有多说过一个字,也没有让我们赔钱,细细算下来,我们大家伙给老曹造成的损失可是不少。”

听到乡亲们这么说,曹振东也连忙解释道,“大家都是邻居,再说了,好多粘土都是我从后山上挖来的,不值钱。”

话虽这样说,但乡亲们心中都明白具体的情况,同样,大家也都知道曹振东为了让他们学会烧制陶艺品可没少下功夫。

然而,这样的情况也让电视台的记者真正的感受到了安口窑的乡村文化。

待曹振东和乡亲们的情绪都稳定之后,记者询问起了最后一个问题,“大娘,烧制陶艺品给您带来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说起这个,我们可是要好好感谢石村长,小傅,筱筱,老曹和小曹,如果不是他们的帮助,那我们到现在也只能是吃国家的扶贫补助,根本不可能利用烧制陶艺品来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