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分卷(94)(2 / 3)

加入书签

四曲,而是真正演奏出遗音雅社的《汉乐府》,告诉日本人,告诉这世界

宁明志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可笑至极。

钟应眼睛泛光,从师父期望之中,见到了广阔的未来。

他说:这也是我的期望。而且,我们很快就能实现这样的期望!

文无第一的交流,更应该将独属于中华的乐曲推广出去,遗音雅社重登舞台,就是他们宏伟目标的初始。

樊成云笑着看他的徒弟,伸出手拍了拍钟应的肩膀。

《挽柩歌》编排得怎么样?

秋哥打算加入定音鼓,让《挽柩歌》更为气势恢宏,我们会从编钟开始前奏,这首丧曲比任何时候都要高亢。

他快乐的阐述着自己和厉劲秋商量的一切。

一首并不哀伤,满怀晚辈们向长辈诉说现今安宁幸福的乐曲,尽是他们对遗音雅社故人的祝福。

樊成云安静的听。

听完了那首承载诸多愿望的《挽柩歌》设想,他终于勾起嘴角,慈祥的说:小应,你跟我来。

钟应随着樊成云,穿过樊林简约的长廊,走进了他极少来到的库房。

里面有着琴行经营的账本,爷爷斫琴选材的收支,像一间放满了保险柜的财务室,只有絮姐和师父偶尔会来。

此时,樊成云却走到了最里面的保险柜,熟练的输入密码指纹,打开了厚重的保险门。

他拿出了厚厚一叠,整理得整整齐齐的信件,一份一份逐日逐月,摆放在钟应面前。

钟应愣在那里,见到了熟悉的字迹。

那是爷爷惯用的钢笔,笔锋洒脱的写着致小应,显然都是写给他的信。

然而,他从未听说,也从未见过。

更不知道这厚厚一叠里,到底是爷爷什么时候写成的。

望归他心思重,考虑周全,不管是自己斫琴的经验,还是认识的那些熟人喜好,都仔仔细细的写进了册子里,留给了我们。

樊成云说的册子,钟应清楚。

他就是靠着那些手册,一点一点学习斫琴,了解古琴、琵琶、二胡不同的材质构造,学会了一门名为林望归的乐器研究制作技巧。

师父也是依靠那些手册,维系着一起寻找乐器的朋友们的关系,找到了一些林望归才知道的友好人士,携手商议寻物事宜。

可樊成云想说的并不是那些。

他拿起最面上那封信,小心抽出信纸,惆怅的感慨。

但是望归,有时候也会偏激、固执,就像这些信一样,他日日月月写给你,我却始终不想给你看。

那是用信纸写出的一篇一篇叮嘱,更是林望归收养钟应之后,针对钟应未来的安排与要求。

樊成云在林望归逝世后,整理遗物,才发现这一些封好了的密件。

只可惜,他不是林望归期待的那种保持距离、尊重仪式感的人。

樊成云见到这些致小应的密件,想也不想就拆了开,仔细端详这老头子临终前想对孙儿说些什么。

不看不知道,看完他才明白,林望归为什么会收养钟应。

为什么偏偏不告诉他。

樊成云将手中看过无数次的信,递给了钟应。

他说:我第一天见你,就知道你天赋卓然,是弹琴学琴的好苗子。可你那么小,那么可爱,我不愿意你像望归一样,过得凄苦卑微,只愿你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哪怕彻底的忘记遗音雅社,忘记望归托付给你的责任,我也不许望归怪你。

说起陈年旧事,樊成云就止不住的感慨叹息。

倏尔,他勾起一丝笑。

但是,你一曲《华歌》倒是让我震惊了。

那首由钟应谱写,九岁登台演奏的铿锵乐曲,有着华夏大地五千年刀光剑影的不屈。

樊成云听进心里,竟觉得自己若不能拼尽全力,替钟应寻回遗音雅社的乐器,就是辜负了这孩子一腔与生俱来的赤诚。

于是,他教钟应古琴,找名家教导钟应琵琶、二胡、编钟,为未来此时的相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是因为挚友的遗愿和执着,更不是因为他作为沈家人的义务。

而是钟应的愿望刻入灵魂,写进了《华歌》,声声奏响了银色琴弦,谁也无法动摇。

薄薄的纸页,写着一封旧信。

樊成云视线慈祥,叮嘱道:慢慢看吧,都是望归留给你的心里话。

不过,我希望你不要怪他,他是一个固执的老家伙

他说着,笑容着有丝凄凉,我从来没有像他期待那样去教导你,但是,你仍旧成为了他所期待的模样。

樊成云留下了一桌的信,施施然离开这间房,回去了他与挚友的琴馆。

钟应的困惑涌上心头,又在见到爷爷亲笔字句时,理解了师父那句你不要怪他。

洒脱的字,有些潦草,白纸黑字清晰写道

小应:

爷爷的开场直白简洁,你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