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99节(3 / 4)

加入书签

应当是送给几位皇子公主的。触之柔软,里头的夹层很厚,密不透风,这样的衣裳穿在身上应该很是保暖。

棉花在如今可是个稀罕物件儿,听说只有西域那边种了许多,但傅朝瑜却在信上写了,这棉花非常适合在河西走廊种植,且他们那边已经熟练掌握了纺纱与织布的技术,效率很快,若能大规模种植棉花,自然也能大规模纺织棉布,甚至棉花还能做成棉被,比起外头各种柳絮制的被褥更暖和。毫无疑问,棉花的种植将造福于普罗大众,但是推广一类作物无疑是需要钱的。

傅朝瑜在信里说的也坦然,他想请圣上替他宣传宣传这棉衣。春耕过后,凉州一带的棉布便能大规模供应到京城,届时,他希望能先在达官子弟中赚上一笔钱,用以在凉州一带大规模种植棉花、扩建防治工厂、扩大棉纺织规模。

一环套一环,哪一样都得用钱,但是哪一样都能生钱。

商州有一个日进斗金的水泥厂,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皇上与杨直不可能不心动。一个厂可以盘活一整个州,百姓们能借此养家糊口,上交的税钱也是财政的一大来源。况且若真如傅朝瑜所说,河西走廊一带都适合种植这棉花,那往后整个河西走廊一带都能轮作多种一季作物,这收益无疑是巨大的。

怎么瞧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杨直心动不已:“圣上,要不微臣现在就替他们造势?”

“不急。”皇上按捺得住,“他们不是说了吗?春耕之后这批布才能运到京城来。过段时间朕先将这些棉衣穿上,且任由他们猜这衣裳如何来的吧。”

皇上对朝臣们认识得很透彻,简而言之就是贱,但凡跟傅朝瑜有关的东西赏给他们未必肯要,求而不得才会念念不忘,他就等着看这些人如何抓耳挠腮的。

想到此处,皇上心情轻松了不少。

将傅怀瑾送去西北真是送对了,河西走廊一带始终是皇上的心病,前朝末年被破坏得太狠,纵然朝廷有心重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傅朝瑜却已经让皇上看到了希望,其他人人不行,不代表他的安平侯不行!

想到傅朝瑜心心念念的土豆,皇上决定力排众议,先送一部分土豆过去给傅朝瑜育种。至于朝中议论,皇上不愿多管,那本就是人家献上来的,现在要用一用,又怎么了?有本事他们也去找几个良好试试。

皇上直接吩咐杨直下去办这事儿。

杨直听此不由得会心一笑,若论圣心,朝中那些官员们加在一块儿只怕都比不上一个傅朝瑜。

凉州的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推进。

元宵过后,衙门陆陆续续又接了些盘炕的活,但有钱的人在年前都已经做好了炕,如今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单子,做完也就没了。剩下的人家自己用黄泥也能盘炕,听闻张掖一带盘炕手艺也传开了,其他各州也竞相学习,今年即将开春便暂且不论,明年冬日应当家家户户应当都会盘上土炕,用以过冬。好用的东西,不用官府盯着,百姓自个便愿意争相效仿。

凉州官府又统计了缺粮的人,命他们登起之后来官府领粮食,官府不仅给了粮种,还给了另一份棉花种子。每人一袋,说是让他们春耕的时候令开辟一片地种下。还道这棉花并不需要什么水,极适合在西北播种,过两日衙门会派人前去各乡亲自教授他们如何种植棉花。

一群人莫名其妙的领着棉籽回去了。

又有人听说衙门送种子,不收钱,来年也不用换,都成群地过来领了一包。不花钱的东西,还是挺多人稀罕的。

与此同时,袁老板依旧在西域一带勤勤恳恳地给傅朝瑜收集棉花,衙门造了几十台纺纱车跟织布机,挪用了福田院的几间屋子,雇佣福田院的人过来纺纱织布。这里的一切都由官府管理,虽然条件简陋,但因待遇不俗每个人都颇有干劲,都想趁着这几个月攒够修房子的钱。

这几间厂房因为简陋,除了叶娘她们这些做工之人,甚少有人知道。叶娘等女工都憋着一股气,准备一鸣惊人,都对此事守口如瓶。

衙门倒是清楚,但自上而下都未声张。如今赚钱的路子还未打通,若提前嚷嚷开,日后赚不到钱岂不是叫人看了笑话?

但御赐的东西大肆宣扬却是无妨的。

这一茬土豆赶在春耕前夕送到了凉州,一同送到的还有冯散跟叶娘的赏赐。皇上赏人的东西一向都是华而不实,但这回过或许是看进去了傅朝瑜的信,知道这二人手中拮据,一人赐银五十两。

且不说他们二人在收到这份赏赐的时候有多么欣喜若狂,只说马大人在看到土豆的时候,便有些神色恍惚了。

牛伯桓还在喋喋不休:“没想到土豆就长那样啊,听闻傅大人的爵位就是靠着献土豆有功才封的。朝廷对这粮种格外看重,原还以为要再过好几年才能传到西北一带,没想到傅大人竟然给咱们要来了。”

真厉害啊……

马骞没吭声,因为他意识到,春耕这一场仗自己是输了,输得彻底,但是这不代表他就比不得傅朝瑜了。他在西北经营多年,总不能方方面面都输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