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二百九十七章俞家事了(2 / 2)

加入书签

怎么说。”

赵佑熙伸手抚着她的头发道:“不急,你慢慢说。”

俞宛秋犹豫了一会,才小声告诉他:“我之所以难过,是因为,今天这事对他们打击太大了,你是没看见,从凤仪宫回来的路上,老太爷那脸都成了死灰色,浑身瘫软地倒在辇上,给了我的感觉,就像个临终的病人。老太太神神叨叨念咒一般,眼光涣散,整个人也不对劲。”说到这里,声音更低:“我怀疑他们命不久矣。”

赵佑熙沉默下来,如果因为此事,断送了两位老人的性命,委实叫人遗憾。更重要的是,如果影响到太子妃的情绪,对腹中胎儿也大为不利,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他想了想说:“要不这样,我去跟父皇提一下,让他给你祖父母一个封号,老人家名利心重,给个封号,心里一欢喜,说不定就缓过来了。其实照常理,太子妃的父母和祖父母,理当有赠封的,册你为太子妃的时候,礼部和司礼监都提过这事,因为俞家人实在太可恨,你也不待见他们,这才罢了。”

俞宛秋忙摆手:“别,你母后娘家都没封赏,哪里就轮到我娘家了。”

“那不同的”赵佑熙给她解释:“母后的娘家父母已亡,剩下的都是兄弟子侄辈,怎么封?这种,本来就属于荫封,封的是长辈及先人。母后的那些子侄,比起俞家人,更奸狡巨猾,朝廷没封赏,他们自己就已经以国舅爷自居了,平时欺男霸女,为祸乡里,上次有个案子,涉及到母后的一个侄子,父皇批复说,不用顾忌什么,只管按国法严惩。”

俞宛秋遂提议:“不如,连你母后的先人也封一封。母后对我们怨气大得很,都住在宫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这样僵着也不好。如果单给我娘家封号,却不给母后的娘家,母后还不知道怎么恨我呢。反正不过是几个虚衔,朝廷不会损失什么,母后心里却是个安慰,你看呢?”

赵佑熙叹道:“皇后先人未得任何荫封,大概也只有我们赵国才有,可见父皇对母后娘家的怨气也不是一般的深。当年要不是他们算了,不说当年,要没当年,就没有我这个人,我是惟一的受益者你的提议很好,我等会就去见父皇,跟他好好商量一下。”

这时俞宛秋想起了一件事,也是时候该办了,免得拖久了夜长梦多,便道:“太后病成这样,正该用喜事冲冲,封赏曾家和俞家时,吴家也意思一下吧。”

“行,都依你。”赵佑熙一面答应,一面抱起臂弯里的人,把她送到里间的床上躺好,亲手给她掖好被子,嘴里数落着:“你要真犯困,就索性睡一觉,别在榻上歪着,容易生病。”

俞宛秋听话地闭上眼睛,赵佑熙叫来素琴服侍,自己换上衣服出去了。

赵延昌对儿子媳妇,向来疼爱得紧,他们难得找自己提一回要求,故而很快就拟好了诏书,抓着尧儿的小胖手按上御印,边按边说:“这是册封你外祖父,这是册封你曾外祖,这是册封你”看皇帝都绕糊涂了,张怀安陪着笑提醒:“是曾曾外祖吧?”

赵延昌在心里算了一下,太子的外祖,太孙是该喊曾曾外祖。看着诏书上的名字,想到当年皇后之父找到寡母闹事时的嘴脸,心里一阵厌烦,迅速盖好印,丢下一句:“交给司礼监酌情办理”抱着尧儿三步两脚走了出去。

当颁旨太监从各地回来时,带回了一大溜谢恩的人,吴家,曾家,俞家,凡是无官无职的子弟,哪个肯放过这样一个面圣的机会?

可惜皇上见归见了,只淡淡地抚慰了几句,按常例赏了些东西,并没有如他们所料的,皇上终于动了重用外戚的心思,荫封先人只是投石问路,真正的目的,是引他们前来报效朝廷。

大部分子弟都怏怏而归,只留下了极少数别有怀抱的,在京城赁屋而居,其中就有吴昭仪的哥哥吴衍。

听完周长龄对吴衍行踪的报告,俞宛秋只简单地吩咐:“继续盯牢,但不要惊动他。”

关于吴昭仪的来历,她已经查得差不多了,这张网布了多时,能不能收网,就看这两个人的克制力了。

吴昭仪尚未入网,俞家那边的事先了结了,册封为安乐侯刚满一月,重病的俞老太爷撒手尘寰,据说离世前,抱着册封诏书,笑得心满意足。

虽然终究没能挽回祖父如风中残烛一样的生命,俞宛秋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尽力了。

所以当俞家大房借着报丧的机会,隐晦地向她提出,能不能帮着求皇上,把安乐侯爵变成世袭时,俞宛秋只当没听见。

打发他走后,俞宛秋交代曹大海:“以后凡俞家人上门,统通不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