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224节(2 / 3)

加入书签

面前依然和过去一样亲近,舞跳得还是那么好,身体轻盈得一点都不像个满身横肉的大汉, 仿佛依然是当年那个十来岁的胡儿。

李隆基看得很开心, 心里又有些愧疚:自己怎么能听信杨国忠的话怀疑这么好的胡儿?比起自己那些个不讨喜的儿子, 安禄山又能干又敬爱他,处处都合他心意。

为了补偿自己对安禄山的猜疑, 李隆基本想让安禄山出任三镇节度使的同时再兼任个国相。可惜杨国忠他们坚决不同意,李隆基便只能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让他再兼个监马的差使。

这种跟马匹打交道的苦差事,给他又何妨?

李隆基一点都不觉得这一决定等同于把老鼠放进米缸里,他目前还是需要安抚好安禄山的,因为他还要高捧着手握重兵的安禄山来震慑住太子。

他已经年近七旬,而太子也已经四十多岁,谁能保证他不会等不耐烦了直接逼宫上位?

李隆基当年就是凭自己的本事当上皇帝的,所以他有意识地从方方面面制约太子,决不让太子有机会效仿自己。

他死后皇位当然是要给太子的,可他不是没死吗?

太子最好就安分一点,否则他又不是没别的儿子。

兴庆宫中有一池,宽阔得可以泛舟其上,名唤龙池。李隆基命人在龙池之上修筑了三面临水的龙池殿,不仅可以享受清凉的夏天,还可以欣赏宛如水中仙般的龙池乐舞,日子实在再逍遥不过。

李持盈派人来言明求见之意时,李隆基正在龙池殿和杨贵妃对弈,闻言笑道:“她要来见我怎么还要先派人来问?要我派车去接吗?”

李隆基就剩这么个一母同胞的妹妹了,李持盈想来兴庆宫他自然不会拒之门外。

来报信的人恭恭敬敬地说起李持盈还要带旁人过来的事。

李隆基来了兴致,还真命人驾车过去接李持盈几人过来。他颇觉稀奇地和杨贵妃讨论道:“她不是说最近要清修不见外客,连我邀她她都不出门了吗?”

杨贵妃道:“许是认识了什么有趣的人想引荐给你。”

左右一会儿就能见到人了,李隆基也没有再猜,继续笑着往棋局上落子。

没一会,李持盈就领着霍善二人到了。

杜甫早前因为献上的歌功颂德诗文写得很有水平,也被安排在长安待诏。

这种待诏要待到什么时候谁都不知道,得看你本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了,大唐读书人想要施展满腔抱负得先折腰一次又一次、直至被打磨成适合官场的模样才能获得入场资格。

像李白那样走特招渠道进来的,不就证明了根本不适合嘛。

想长久当同僚的,还是得学会和光同尘才行。

到目前为止,杜甫都没有真正踏入官场。

李隆基自然也不怎么记得杜甫,不过他妹妹年轻时便喜欢这种文人墨客,见杜甫也算相貌堂堂,再听他自报家门,出身也还不错,出过个杜审言。

这杜审言,李隆基有点印象,跟苏味道他们几人都是因为诗文写得好得了他祖母青眼。他那位祖母就爱养点会歌功颂德的文人在身边,要说多重用那肯定是没有的,但颇爱看他们掏出毕生才华来比个高低。

杜审言是其中最自傲的,有次他跟着苏味道在吏部搞官员考核,出来后撂下豪言说:“这次苏味道要死咯。”别人听了大骇,问杜审言是怎么一回事,杜审言得意洋洋地说:“他看了我写的判文还不得羞死?”

这家伙不仅脚踩当朝同僚,还拳打古代一众文豪,表示论文章宋玉屈原只配给他打杂、论书法王羲之得喊他一声老师。

谁听了这等豪言能没点印象?

那时候李隆基才十几岁,也曾听闻过杜审言其人其事,并亲眼看着他们这批御用文人在神龙政变之后被流放外地。

印象比旁人更深一些。

杜审言的孙子若是有那么一点才华,看在妹妹的份上给他个差使也不是不行。

毕竟他如今也就这么一个妹妹了。

只不过这杜甫为什么……把自家孩子也带来了?

李隆基年纪再大,也不至于连妹妹家的孩子都认不出来,杜甫身旁那个长得分外讨喜的小娃娃绝对不是他的甥孙。

霍善乖乖在旁听着杜甫自我介绍,等李隆基的目光落到自己面身上了,他才开口报上自己的姓名。

姓霍的,那便不是杜甫的孩子。

李隆基看向李持盈,想知道自家妹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持盈说道:“兄长能让其他人先退下去吗?”

李隆基看了眼杜甫,觉得这书生没什么威胁,他摆摆手让众人都退下。

杨贵妃还坐在旁边没动,她不觉得自己是外人,李隆基也不这么觉得。他们在兴庆宫中就是一对再寻常不过的恩爱夫妻,按照民间的说法,夫妻都是一体的。

等其他人都退到了殿外,李隆基笑着看向自家妹妹:“坐下说吧,什么事情值得你这般神神秘秘的?”

李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