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64章 官神——冯道(下)(1 / 2)

加入书签

冯道在后唐一朝,可以说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他爱惜民力,仁政爱民,他曾经多次劝李嗣源重视农桑,减轻农民负担,可以说李嗣源作为一个不识字的沙陀人,他能够最终得到一个明君的称号,和冯道的辅助十分不来的。

冯道取得的成绩,也算是有目共睹,所以冯道的声望越来越高,而且不论是在民间还是朝野都拥有很好的名声,他知道他是一个好官。

后来石敬瑭当了皇帝,冯道又是宰相,此时就出现了一件事,让后代的很多人觉得冯道就是一个奴才,一个软骨头。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石敬瑭是契丹的儿皇帝,契丹耶律德光给石敬瑭上了一个尊号,石敬瑭作为儿子,得到了父亲的奖励,那肯定是回去谢恩啊,但是瞅半天满朝文武竟然没有合适的人。

于是就找到了冯道,因为冯道不仅仅是后晋的宰相,而且在契丹方面冯道的名气也是很大的,所以石敬瑭觉得要是冯道到了契丹,这才是最合适的。

“这一次出使,非你不可!”

冯道也没谦让:“陛下受到契丹的恩赐,我蒙受陛下的恩赐,臣自然愿意前往。”

后来一个人物,读到这一点当即忍不住骂了一句:“好一个奴才的奴才!”

石敬瑭是契丹的儿皇帝,石敬瑭节操不要,名节不保,而冯道跟着石敬瑭也是一样没有气节,所以才会骂冯道是奴才的奴才。

冯道的名气的确是很大,而且名声当时绝对很好,因为契丹方面听说冯道要来,耶律德光就想着是不是要亲自到城外迎接一下,但是他刚刚提出来,就被他的部下拦住了,理由就是,契丹是晋朝的父国,而冯道不过是晋朝派来的一个使者。要是皇帝亲自去迎接,有点掉价。

耶律德光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为了让自己不掉价,于是就在皇宫里等着冯道。

冯道拜见了耶律德光,一开始整个过程就在愉快平和的气氛中开始了,耶律德光对于冯道的表现也是十分的满意,觉得冯道名不虚传,于是就问道:“我要是把你留在契丹,你愿不愿意为我效力。”

碰到这个问题,冯道只能微微一笑:“现在晋朝契丹本是一家,效忠晋朝就是效忠契丹,效忠契丹不也就是效忠晋国吗?”

这句话历来也被很多人觉得冯道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比较油滑,不敢义正言辞的拒绝契丹,当成了他没有气节的一个证据。

但是冯道也没有同意留在契丹,反而为了回到中原煞费苦心。

当时北方已经天气冷了,他就卖掉耶律德光给他的那些赏赐,然后买了很多的薪炭,留作冬天取暖用。

这件事让契丹方面觉得冯道这是要长期留在契丹做打算了,于是对于冯道的防备就少了一点,因为上一次冯道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选择了搪塞过去,这让耶律德光心里还是很不满意的。

但是现在耶律德光听说冯道买了很多的薪炭这是准备要在契丹过冬啊,他心里就开始把握不准冯道的心思了,要是说冯道不准备在契丹,那么他买薪炭干什么,要是冯道真的想留在契丹,那他为什么不明白的说出来。

就在耶律德光的纠结中,渐渐地对于冯道也不再强求,顺其自然,后来也勉强同意了冯道回中原去。

可是得到了允许的冯道却不慌不忙,先是按部就班的谢恩,然后又在契丹呆了一个月这才离开契丹。

到了半路上,他的随从问他,问他既然不想在契丹,为什么要买那么多的薪炭,又为什么在耶律德光答应他让他回到中原的时候,不敢进动身,而要在契丹拖延一个月才走。

冯道闻言,呵呵一笑道:“我买那么多的薪炭并不是用,而是为了迷惑契丹,后来虽然耶律德光答应我们回来,但是只要是他们反悔,骑着快马一夜之间就能追上我们,咱们早走也没用。但是我在契丹耽搁了一个月,却让契丹方面对我不再疑心,自然也不会再后悔。”

冯道老谋深算,的确是非同一般。

这件事之后,石敬瑭对于更加信任,当时朝廷废除了枢密使,把大权全部交给了中书省,而中书省的大权就在冯道的手中掌握着,而此时枢密使的活也交给了冯道,一时间冯道成了当朝第一人,不论大小事全部交给他处理。

此时的冯道已经深谙进退之道,曾经石敬瑭问他该怎么打仗,但是他却退后一步说道:“我是书生出身,负责一些政务还行,军事这一点我不擅长,而陛下文治武功开创帝业,所以作战这种事还是需要陛下自己决断。当年明宗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就是这样说的。”

石敬瑭听完,觉得很有道理。这个冯道知道进退,不揽权,低调、谦和、大度、有能力,的确是一个做宰相的好材料,也是一个称职的宰相,于是此后对于冯道更加宠信。

据说有一次冯道准备辞职,但是石敬瑭根本连冯道的奏章也不看,直接就让人去劝冯道,还带去了他的口谕:“你要是明天不上朝,我就亲自来请你。”

冯道无奈,就算他再厉害,也不敢大胆到真的让皇帝来请他,更不用说冯道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