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十五章 起义军再发力开疆拓土 朱元(6 / 8)

加入书签

阵左右第十五个通道口前面约两丈远分别是骑马的总管——汤和、邓愈,手握一面中型三角红旗。旗帜两面都缝有一个金黄色的“令”字。这是约定发射长箭的令旗。

正中通道右侧长矛兵长阵的前部设置一辆6尺(约19米)高的指挥车,朱元璋身穿铠甲战袍端坐正中,冯国用身穿铠甲战袍佩剑立于左侧。此车前后各有5排身穿铠甲的持盾握刀亲兵。每排3人,两边的亲兵面向青布墙。冯国胜身穿铠甲战袍佩剑骑马位于后排亲兵的后面。

指挥车左右长矛兵阵的前部各置一辆鼓车。

福寿一声令下,他的随从武官举起一面战刀,喊道:“吹号!”

10名号手同时吹响牛角号,沉闷的声音传遍战场,元军骑兵发起了冲锋。

距离约25丈(79米)时,汤和首先举起红色令旗,邓愈紧跟着也举起令旗,同时奔向两边。第一排遮挡战墙的手刀兵马上撤回战墙后面。

各通道口的传令兵则举起小型三角红旗,按照约定叫喊“放箭”。旗帜两面也缝有金色的”令“字。

接着,传令兵跟随百夫长和旗手撤到长弓手后面。

五排长弓手迅速举弓发射乱箭,600支长箭在空中划出各自的弧形轨道,刺进元军的骑兵队伍。顷刻之间,约有100多骑兵被密集的重箭击中。

一些战马被刺伤,发出痛苦的嘶鸣。

长箭发射两次后,骑兵前锋已经接近红军阵地。

元军统帅福寿不知道朱元璋已经组建长弓队,认为红军的短箭只能伤害前面迫近的一两排骑兵,后面的大队铁骑很快就像潮水一样冲过五十米,冲乱红军的方阵。万万没有料到,“元璋小儿”使他吃了大亏!

当骑兵距离阵地还有大约10丈(317米)时,朱元帅下令准备行动,冯国用传令高喊:“慢击鼓!”

咚—咚—咚—咚—的鼓声传遍阵地。手刀兵全部下蹲,避免骑兵砍头。长矛兵分左右转向侧面青布墙,每墙8人一排,斜举长矛。矛头统一位于青布墙上方,威慑骑兵。

这时,红军长弓手继续放箭,杀死杀伤不少马军后面的元军步兵,极大地挫败了他们的锐气。

面临高战墙,元军骑兵无可奈何,只能按照红军的设计冲进通道。当他们想一路砍杀,不料又遭遇青布墙的阻挡和长矛的威胁,蒙古弯刀成了废铁。

战马通过青布墙时,长矛兵按照作战要求,并不刺杀骑兵,让其通过。

当最后一批骑兵跑出通道,隐蔽在最后两排的短弓手立刻起立举弓,对准他们的后背轮流放箭。这批骑兵转眼死的死、伤的伤。前面的元军骑兵冲出红军方阵几十米时,突然发现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区。

红军长阵后方(东面)约30丈(95米)远处还有一长排矮战墙,弧形设置。共有120面,每面间隔约2尺(063米),总长度约240米。

每面战墙后面站立3排短弓手,每排2人。弓手后面站立两排长矛兵,每排3人,护卫弓箭手。这支部队由居中骑马的镇抚郭兴指挥。其左右每10面战墙士兵后站立一个传令兵。

第一批发现战墙的骑兵急忙勒停战马,想转弯逃跑,可是已经晚了。后面的骑兵纷纷勒马止步,几百匹战马挤作一团,嘶鸣声此起彼伏。

郭兴举起一面中型三角红色令旗,大喊“放箭!”

传令兵依次举起小型三角红色令旗,跟着喊道:“放箭!”

东面的短箭分批射出,与西面发射的短箭形成前后夹击,至少有两支箭射向一个目标。元军骑兵在劫难逃,纷纷中箭死伤,只有伏击区南北两侧的少数骑兵漏网。

当大部分骑兵中箭后,郭兴再次举起中型令旗,大喊“停止放箭!”

传令兵则依次举起小型令旗,跟着喊道“停止放箭”。

短弓手停止放箭后,东西两面的红军镇抚和千夫长、百夫长带领长矛兵冲进伏击区,按照作战计划,包围追杀受伤和未受伤乱窜的骑兵,缴获战马。

当元军骑兵全部通过手刀兵长阵时,冯国用传令大喊:“快击鼓!”

随着急促不停的鼓声,朱氏红军8000手刀兵立刻冲出阵地,像一股股急流涌向扑来的元军步兵。

元军号声不断,红军战鼓震天。双方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后,元军马、步兵死伤6000多人,福寿带着残兵败将逃回城里,再也不敢出城迎战,闭门坚守。红军死伤3000余人。

战斗结束后,红军缴获完好战马700多匹。攻占金陵后,朱元璋组建了第一支马军。

朱元璋不像郭天叙,打打停停。当天晚上,就命汤和派遣工事部队偷偷在护城河架设了一种组合式简易濠桥。这种桥是冯国用设计的。

工事兵搬运了30条长32丈(约101米)、宽13尺(约04米)的厚木板,每块木板两端钻有孔,前端拴有长麻绳。他们身系板绳游过河,然后把桥板头拉到对岸。

每座桥放置三块桥板,总宽超过云梯车的宽度(1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