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477章(1 / 2)

加入书签

“还请陛下放心。”被提到的将领上前行礼,其中又以八十几的老将魏尚最为庄重,一副“若是陛下有求,臣一定带兵出征”的刚硬之资。

而待攒动的人头一一离开后,刘瑞倚着扶手叹道:“是朕低估了高级官吏里的蠢货人数。”

“都这个时候了,居然还像晚……还像赵国的郭开那样攥着点儿蝇头小利地不愿松手。”

“他们是以为自己能够逃向匈奴?还是在南边祈求赵佗收留?”

“真是群没眼看的蠢货。”

当然,要是这群蠢货有去夷州(台湾)的勇气,那也是能期待一下的。然而就这群蠢货的贪财程度,他们连长安的地产都放不下呢!哪有举家乘风破浪的勇气。

一旁的李三待刘瑞发完牢骚后默默禀道:“陛下与诸位公卿商议大事时信乡长公主曾来过一趟,询问陛下是否有空,她有要事与陛下商议。”

“要事?她是与韩颓当家的小公子又有什么新奇发现吗?”因为把右内史郡的黔首迁入安全地带肯定需要长陵县的大力支持,所以刘瑞对这个妹妹的重视度略提一等,希望她能继续提出有用建议。

“不是,是……是信乡长公主想去上郡……”

“不行。”李三还未吞吞地说完,刘瑞便粗暴打断道:“这绝对不行。”

“那是上郡!上郡!”

“是大汉与匈奴对战的前线,不是什么可以郊游的地方。”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刘瑞的亲情感都不太强,特别关照的也就一个系统出品的卫穆儿与经常相处的人。

信乡长公主算是先帝的子女里与刘瑞关系最好的那个。

也正因为关系够好,值得刘瑞委以重任,所以他才这么生气:“真是没被打过就不知道厉害,朕,朕……”

提前体会到熊孩子有多气人的刘瑞恨不得上长木板道:“朕非得问问她到底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居然……”

气得冒出现代词汇的刘瑞突然想到什么,浑身的热气也渐渐消散得无影无踪:“信乡没错。”

冷静下来的刘瑞开始分析信乡长公主的行为逻辑,然后说出难以理解的话:“她是对的,她是对的。”

一头雾水的李三小心问道:“那您要召见公主吗?”

刘瑞在那儿迟疑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道:“让她进来吧!”

“诺!”李三亲自传达圣意,然后把殿内的宫婢一一撤走,自己与沉默退到宣室殿外的郑谨守着宫门,将空间留给天下至尊的兄妹。

“坐吧!”刘瑞以为信乡长公主会有惧色,结果人家平静像是来吃饭的,倒是让眉头紧皱的刘瑞松了口气,开口问道:”不怕吗?”

“怕!但也没有那么怕。”信乡长公主来时以为刘瑞会暴跳如雷,但就和刘瑞误判了信乡长公主的反应一样,信乡长公主也误判了刘瑞对她的了解程度与理智程度:“我不去的,便是您和两位弟弟前往上郡。”

她的皇兄在世家豪强里的名声绝不算好。

刻薄寡恩,冷酷无情,优待那群猪狗一样的泥腿子而忘了体谅功臣之后……

这些话在尚冠里内不是秘密,可一旦出了尚冠里,呵!长安令张汤可不是吃白饭的。况且经过刘瑞的“精耕细作”,长安市民对今上的评价是有“文帝之风,高祖之能”。

黔首们都是很现实的。

他们不懂“之乎者也”的大道理,他们只知刘瑞登基后确实减了黔首……尤其是农人的赋税劳役,并且让家里的老弱病残也能出去打打零工。

虽然就西汉的生活水平来看,流水线生产是不大可能的,但也能搞外包制和标准化啊!

就比如说一件衣服的零部件可以分派给某一区域的各个村庄,由里正和县令出面签订券书,然后把活计分派给村里的妇女,最后在指定日里一手交钱一交货。

这样一来,富商不必承担员工的生活成本,行动不便的老弱妇幼也能在家赚些小钱。

最重要的是,采取这种商业模式后,官方便能名正言顺地插入其中,避免各地官商勾结,大搞垄断。

而生产成本一低,参与的商人增多,便会开打价格战与服务战。

你问他们有没有可能统一战线?

呵!

高盛当年联合多家投行想把亏麻了的股票慢慢卖出,结果他前脚开会,后脚买票。

同理,国内的十八家车企也是在利益面前演了个笑话——前脚签约绝不降价,后脚就有外商降价。

真真儿是没眼看了。

所以在交通不便,利益更少的古代,那些人能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低得令人不忍直视。

如此一来,黔首们的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下降,自然不想再过以前的苦日子。

至于那些难以保证阶级不掉的小地主与小吏……

呵!

眼看勋贵越生越多,开始往基层安插旁支庶出,他们这群快丢饭碗的西汉小康又能咋地?

那肯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