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218节(2 / 2)

加入书签

只能说都不长久。

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了。】

【类似的事情还在明朝和很多边陲小国的交往中发生。

明朝的外交政策是以“宗主”自居的朝贡外交。

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出现了各国争相来朝的盛况。

当时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

前来朝贡者可分为三类:

一是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

一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

一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

【永乐三年,朱棣下令重置洪武中废罢的市舶司。

为了与各国来人交流,同时还设置了四夷馆,专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同时设会同馆接待外国使臣。

南洋诸国、西洋诸国、朝鲜、日本和帖木儿帝国等国也都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其中最让我这个普通人不理解的就是,明朝对这些国家的厚往薄来。

别的国家拿三瓜俩枣,就能换走明朝丰厚的回报。

不是,你那么有钱,你倒是给我呀!】

第二百零一个老祖宗很骄傲

一点亏都不愿意吃的嬴稷这个时候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还以为他听错了。

【什么?厚往薄来?】

【对,差不多就是,别的国家进贡给明朝十两白银的东西, 明朝还礼会还回去百两黄金。

数量肯定是不准确的,但那是大致意思懂就行了。

对于国家层面的事情, 我是个普通人不是很懂那么多啦,

只是作为一个老百姓最朴素的想法,那就是国家有钱居然不是给我们百姓改善生活, 而是去赏赐国外的人,为什么?

难道赏赐了他们就不会来闹了吗?

看起来也好像不是啊……】

朱棣:“……”

尴尬,多少有点过于尴尬了。

这种事情如果不说, 心照不宣大家都明白也可以了,但是点名了之后是真的有点尴尬了。

这让他怎么直说,他就是觉得普通百姓的命, 没有他的脸面重要这种话呢?

哪怕朱棣心中是这么想的, 他也绝不可以说出来。

这是直接站在了所有百姓的对立面, 朱棣还没有那么傻。

不过他松了口气,好在天幕上自己的爷爷是过于傻了点, 他根本不会……

朱棣突然一僵。

或许是个聪明人的话,还不会有什么,但是如果是个像他爷爷这样单纯的农民,还真会被这样的言论所挑动。

因为在他眼中, 那就是陈曦说的那样, 他才不会考虑什么国家的面子。

一个人如果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哪还有心思去想那么多呢?

这里面连个能给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

朱棣感到一阵绝望。

【除此之外, 朱棣还命令郑和下西洋。

从朱棣在位的永乐三年开始,一直到明宣宗朱瞻基的宣德五年, 郑和一共出海了七次。

这七次下西洋且不说他们的初心是什么,单单说一下这个花费吧。

据统计,永乐年间,新建和改建约二千艘海船,其中每只宝船造价约五六千银两,船上装载的各种赏赐物品花费很大。

郑和舰队宝船之大,并不完全取决于实际需要的载重量,而是为了给人“巍如山丘,浮动波上”的观感。

为了保证造船质量的精良,朱棣不惜“支动天下一十三省的钱粮”。】

【……】嬴稷震惊了,【这也太夸张了。】

这样的船只,建一次就这么可怕,但是每一次不可能没有损耗,不是一次性造好就完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