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一旁看着三娃会怎么做。
“这叫扳指,你喜欢吗?”三娃顺手大拇指上的玉扳指摘下来。
“三娃。”
“等等。”
宋春雪跟道长同时上前。
他们俩对视一眼,随后各自从自己身上搜罗。
三娃回头,不解的看向二位长辈。
“这孩子眼光好,小小年纪就认得好东西,你想送给孩子可不行,这是你用旧了的,送人不好,我给你拿个新的。”
说着,宋春雪从怀中摸出一个平安扣,伸手递出漏窗。
“来,尕娃拿上,这叫平安扣,小孩子大人都能带在身上,保平安用的。”宋春雪笑着递到孩子面前。
老两口拉着孩子往后站,妇人拉着孩子的手不让拿。
“这怎么行,孩子就是随口说说,拿了你们的糖就好了,哪里还能要东西,不能这么惯着孩子。”
“我们就不打扰你们了,你们刚来吧,收拾收拾做饭吧,大家肯定肚子饿了。等我们闲了再来找你们玩。”
虽然是农妇,但他们在教养方面还是不含糊。
这是汪家的老两口,他们的儿子儿媳都比较有出息,在外地做小本生意,日子比大多数人过得去。
“拿着吧,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之前给孙子买的时候买多了,这孩子挺聪明的,就当是三娃给孩子的见面礼。”宋春雪解释道,“咱们都是老相识了,三娃跟孩子爸还一起读过书呢。”
“可是……”
“婶子拿着吧,你们不满的话从那边门口进来说吧,来我家转转。”三娃笑道,“好几年没回来了,进来喝口水说说闲话也行。”
“就是的,你们不着急回家的话,先进来,咱们聊会儿。”宋春雪指了指外面的大门,“过来这边,我亲手给孩子吧,隔着墙不礼貌。”
三娃起身看向张道长,余光中瞥见自家母亲去院门那边,他低声问,“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用过的?”
土蛋儿在一旁小声解释,“你自己用的东西,沾着你的气息,送出去了,也是将自己的气运送出去,不好。所以,师傅教我们,若不是想结缘,自己的东西别轻易送人。”
三娃点头,“原来如此,多谢道长。”
张道长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注意。”
下午,江家院子来了不少人,都是奔着三娃来的。
老的少的,还有曾经跟三娃一起放过羊放过驴,读过书的都来了,土蛋儿跟无极俩吊了好几桶水,大多数是喝茶洗茶杯用的。
宋春雪看着新屋外的石凳上,砖砌的花园围栏上坐着满满当当的人,心想还是三娃的魅力大啊,甚至还有人带着孩子让三娃取名字的。
好几次三娃用求助的目光看过来,她都笑着摇了摇头,让他自己解决。
好在土蛋儿活泛,将京城来的无极跟夜白推出去,拿出文房四宝,当场给孩子挑名字。
而站在一旁的张道长实在看不下去,让孩子拿出八字,按照五行给孩子取名最为稳妥。
别看庄稼人好像只知道种地,但他们知道当道士的不能随便做这种事,拿出银钱要给报酬,张道长也没有阻拦,说一个名字一文钱。
得知这样的消息,庄子上的其他人放下怀疑,一传十十传百,纷纷牵着孩子来问问自己之前取的名字好不好,帮忙换一个,甚至还有看面相,以及帮忙算算他们要盖驴圈,把门安在哪边合适。
还有人拿出儿子的八字,以及媒婆给的女子的八字,看看哪个更合适的,各种小事儿络绎不绝,张道长忙得天黑了,大家回家吃饭去才松了口气。
他心道,从前人多的时候,他们不敢来,是不是因为韩道长做过什么,才让庄子上的人没有跑来,找那么厉害的道长来算算命之类的。
隔天,就在大家以为来的人会少一些的时候,站在院墙外踮起脚尖往日凑的人越来越多,都是附近庄子上的人。
“三娃在家吗?”
“那是三娃吗,这院子能进来不?”
“这么气派的院子,怎么没听你们放炮进火的?”
“我们带了一只羊来,想要拜托三娃一件事儿,特别小的小事儿,还请三娃不要推辞。我儿子在乡里跟人……”
“三娃,这是我们家养的老母鸡,肥的很,给你娘炖鸡汤补补身子。我想着能否请你写副字,挂在我们家的上房当中堂。你是咱们庄子上的进士,最有出息的读书人,希望我家的娃儿能沾沾你的喜气。”
“听说三娃生了四个女儿,还没有儿子,我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