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贰零二章 双方的抉择(5 / 6)

加入书签

让还待在台北的张群,查明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让戴笠查清楚平津一带,尤其宛平城周遭,后来到底发生什么事。

要说这个委员长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虽然没有诸葛亮不出茅庐谋划三分天下的过人本事,但他却有着孔明「生平谨慎,从不弄险」的个性,从不鲁莽行事。日军的覆顶之灾,除了让他怀疑事出有因之外,让他更有着自知之明,绝不能正面挑战王台生。果不其然,戴笠和张群的相继回报,让他安心许多。

「日本人怎么老出这种蠢招?拿我们来开刀,是试探王台生的好方法吗?笨蛋!王台生岂是能试探的?他就像头冬眠的熊,只要不要主动惹他,他是不会有什么反应的。但如果惹到他的人,那麻烦就大了!平津到处都是他的人,不然我干嘛把北平分会给撤了…傻瓜…对喔,我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这次多亏了日本人这群傻瓜,才让我想到这么妙的办法。」委员长在庐山的书房里,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又怒又笑,让门口的侍卫忧心不已:「委员长是受到什么刺激了?」

「让陈布雷过来!」终于书房里传出委员长正常的声音。

没多久,张少帅就收到委员长手令:「即刻成立东北暨华北绥靖公署,特令陆军上将张学良为公署主任一职,全权负责驱逐日寇一事。中央将于一周内派援军北上,全权归东北暨华北绥靖公署节制。」

另外,国府下令,让刚刚接受装备所提供的装备,完成换装的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三个原本正在接受德国顾问训练的德械师(现在要改称新械师),立刻向上海集结,对日本的上海派遣军形成包围态势。

消息传开,中国国内各党派系反应不一。但大体上,没有哪个派系敢违背民意的主流,纷纷表达了对抗战的支持。地盘在王家势力保护下的韩復榘,人也在台湾,当然率先为王家摇旗吶喊,激动地表态支持抗战到底。

晋系对南京的行动,公开表示支持,更表示会参加国是会议,毕竟华北的后方就是晋系的大本营,阎锡山当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桂系则是慷慨激昂的表示,将会派军北上参与全民抗战,也会参加国是会议。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黄旭初桂系四大巨头一向对中央法统认同较深,虽然和南京屡有齟齬,也和老蒋打过中原大战,但是对于面对外敌入侵,他们还是非常有大局观。

被王家吸收了大部分川军之后的剩下川系,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等三人为首的大大小小军阀,也放下纷争,决定共赴国难。刘湘发布全国通电:「抗战到底,始终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当然他们也积极要参与国是会议。

滇系反应没那么声嘶力竭,只是表明会支持中央决定,将提供人员物资参战,并表态会参与国是会议。

其他在中央势力范围内的湘系、黔系、马家军…,当然都是一致拥护委员长的决定,至于行动,就得听中央安排。

只有共党的反应非常玩味,他们提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当然如果没有王家,这个主张算很正常。但现在政坛上出现了「三国演义」,这道通电就非常曖昧。已经正式接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的毛先生对身边的秘书说:「日本人不重要,王家、国府和我们才是这场三国志的主角。拥护中央,虽然会花一点时间才能夺权,但总是机会大的多。」不过崇尚实际的毛主席,还是电令周恩来在台北参与国是会议初步磋商。

同时台北也收到两封类似的军情通知。

曹錕看完两封电报复本,立刻笑道:「蒋志清还算聪明,能想到这种方法。让张汉卿顶到前面拖着,然后用上海的行动表态。」

「还不是看到日本人惨败,知道不能力敌,不然台生那封通牒,他能视而不见?他这是想用政治手腕和我们对话,不打算和台生硬碰硬。他必定是预料到眼前僵局持续拖下去,时间不见得对他不利。毕竟,国府还是掌握着正统大义。」吴佩孚感慨的说,当时他就是没有掌握到正统,才会一败涂地。身为地方军阀,士兵不知为何而战,岂能不败。

「哈!那可不一定,正统这东西,还是得看对老百姓好不好,生活过得怎么样。老百姓才是决定正统与否的关键啊!如果要比这一点,以台生的财力与见识,他可是强过小蒋好几倍啊。」段祺瑞也是掌握过正统大义的人,甚至比曹錕贿选得位不正还正统,毕竟他是国会通过的总理。但他却不觉得法统是万灵丹,政治不清明,老百姓生活过得不好,就算是正统的皇帝,也会有人拚得一身剐,把你拉下马!

「只不过台生虽然掌握着绝对的武力,但光是国联託管这件事,在国内政坛的争逐上,就是个极大的弱点。」冯玉祥忧心的说。

「所以才得仰赖蒋志清送的这份大礼啊!」曹錕抖抖手中的电报,笑嘻嘻地说。段祺瑞似乎也早已领悟,微笑不语。吴佩孚想了一下,才拍一下大腿,哈哈大笑的说:「这下,小蒋可是作茧自缚了!哈哈!」只有冯玉祥一脸痴呆:「你们能不能说说怎么回事,打什么哑谜啊!」段祺瑞笑笑:「佛曰,不可说,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