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79节(1 / 5)

加入书签

而眼下别说大量开垦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以及增产粮食,仅仅保证目前的粮食产量,就至少要保证三百万以上的农业人口,其中至少要有百分六十的人为青壮年。如果想要将目前粮食的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十,就还需要在这个基数上在增加一百万人口。

虽说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环保意识,北满也不像后世那样,能开发、不能开发的地区,都已经开发一空。除了三江平原还依旧有大量未开发的荒地之外,嫩江流域可供开发的荒地,面积还相当的广大。至少在开垦出来目前耕地数目的五倍,也不会给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

单单此时大部分还是荒芜人烟的嫩江两岸,至少在开垦出上千万亩的良田还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杨震再三要求在开荒的时候,严禁开垦眼下嫩江西岸从大兴安岭直到嫩江的那泽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但是仅仅小兴安岭南麓以西直到嫩江东岸的广大地区,就足以满足这个数字了。

有大片的可耕地待开发,在增加几千万亩耕地这没有问题。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也一直在鼓励所有农村人口开荒。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谁开的荒地就归谁,开荒一百亩以上的奖励一头耕牛。除了山地不允许进行任何开荒之外,在平原地区开荒越多越好。

但是你鼓励开荒,这也得有人去干才行。你不能指望一个年纪五六十岁的人,去大面积的开荒种地。农业这玩意,在没有大量机械化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除了需要大量的畜力之外,更需要的是能承担繁重农业劳动的青壮年。可你奖励在高,没有人去干活又有什么用?

怎么样在保证工业发展,以及部队作战所需兵员的情况之下。保证足够的农业人口,保障足够的粮食产量,已经成为东北局的头等大事。为了保证这个最低线,根据地内的人口实际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数量,实际上是不可能挪作他用的。

如果再加上现在正在石油开采的展开,煤炭、铁矿和多宝山铜矿的加大开采量所需大量工人,就需要工业人口在四五十万以上,这还是保守的数目。如果工业规模可能扩大的话,这工人的数量还要在翻上一番。

眼下根据地内正在建设的工业,虽说不是手工业,也不能算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但必要的工人数量,还是需要保证的。一个大型的工厂连同后勤保障在内,至少万余人的工人还是需要的。再加上配套的工厂,所需的工人数量更多。

而在机械化程度更低的矿山开采方面,如果想要达到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所需工人数量更多。仅仅一个多宝山铜矿,目前产能如果需要翻一番的话,那么工人的数量就需要增加一倍。才能勉强够用。这还不算需要增加产能,才能满足需要的大量煤矿、铁矿等一些列的矿山。

这些大型的工厂,一旦全部建设完毕,不算别的矿产资源,仅仅煤炭的需求量至少是目前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没有足够的煤炭,尤其是工业用煤。什么制造炸药、火药原料的化工厂,什么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还有同时建设的大量电厂都只能停产。

而要满足大量的煤炭所需,在缺少机械化采煤设备的情况之下,工人的数量也要大幅度的增加。虽说有战俘和日本侨民可以解决一部分这方面工人的需要,但是眼下想要满足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这还没有将现有的已经投入使用的各个兵工厂,已经多达近十万的工人数量加在内。东北局历来这人口算盘上的珠子,始终拨弄的相当紧张。人口上的原因,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根据地发展的最大因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

现在整个北满根据地的人口,也是一样按照严格的计划调拨使用的。从那里可以动员老百姓进厂工作,动员多少,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即便是一个省委书记或是省政府主席,动员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也不许超过一千人。动员超过一千人以上,必须要上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办公会议审批。

面对连人口使用到那个方面都要严格执行计划的这种情况,这个办法始作俑者的杨震经常自己挖苦自己,说这是世界上最彻底的计划经济。苏联人搞的那点玩意,比抗联的这套连人口都要计划的计划经济,要差的太多了。

抗联根据地实施的连人口都要进行严格计划分配的体制,才叫真正的共产主义。连人口使用都做到按需分配了,这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还有什么玩意是?苏联老大哥,也没有做到这一点。

哦,这个主席办公会议还是杨震提出来的。毕竟东北局的常委会,不能整天因为调拨多少人口,批准多少物资,而天天召开。东北人民政府,是东北局拟定政策的主要执行单位。像这种繁琐的事情,还是让东北人民政府头疼去吧。

杨震是东北局第二书记,在东北人民政府没有任何的职务。军区在东北人民政府兼职副主席兼动员部长的,是政治部的项主任。其余的人,在东北人民政府里面,是没有任何的兼职的。

他这么做,是避免因为太多的琐事干扰自己,以及军区在某些方面的思路。所以照搬后世的政府办公会议,搞出了这么一个主席办公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