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83节(5 / 5)

加入书签

是什么难事了。

不过这个前提是在放七十二师团北上的时候,自己在马颊河北岸以及德州正面防御上不出现任何的意外,不给鲁北正面的日军任何的机会。而且必须要死死的缠住,从鲁北正面进攻的日军这几个师团。

否则到时候纵深受到威胁,与西集群直接联系被切断的自己。就成了打虎不成,自己反受其害了。至于渤海湾一线,虽说是自己最致命的薄弱点。但是在渤海湾有杜开山坐镇,陈翰章并不担心。

这次被一号连打带削,狠狠收拾了一通的杜开山,想必老毛病不会再犯了。就算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但至少会收敛一段时间。而杜开山只要能老实的坐镇在渤海湾,以他自身的能力,陈翰章还是相当放心的。

当然陈翰章将第一波下手的目标,放在了夏津正面的七十二师团身上,也是经过缜密考虑的。鲁北日军三个师团采取的是一线平推的战术,其攻击间距极为狭窄,并采取了抱团攻击的战术。

不仅自己很难寻找到战机,就算找到机会合围其中的一个,在周围日军抱在一起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全歼。搞不好自己的主力,反倒会是被日军给缠住。最关键的是在鲁北以东的寿光至烟台公路上,可还有日军一个师团。

这样一来,战略格局就显得过于狭窄。相对于鲁北战场,鲁西北战场回旋余地就大得多。日军在这个方面部署的两个师团,实际上等于是偏师。两个师团分别有各自的出击方向,这就给自己穿插带来相对便利的条件。

而让陈翰章决定将第一波的反击,放在七十二师团头上的另外一个原因就简单多了。该师团不仅出击的方向很关键,而且自身的位置,也相当的关键,正好处在鲁西北日军与鲁北日军之间的连接部。先解决这个七十二师团,自己的回旋余地就大的多。

其实原本按照陈翰章的想法,一旦日军发起全线反攻。他在德州至庆云一线采取稳固防御,在鲁西北地区则采取节节抗击战术。拉开鲁西北日军与鲁北日军之间的距离,在鲁西北与冀东南的交界处形成一个突出部,就寻找战机一鼓作气先解决向鲁西北方向进攻之敌。

当时他的目标,可不单单是一个七十二师团。而是日军在鲁西北战场上会投入的,按照他的预判不会超过的三个师团所有兵力。只要解决了鲁西北方向的敌军,就等于在日军整个攻击正面上打开一个大缺口。

到时候自己在调动预备队,加强手中所有的坦克兵力,从鲁西北地区突破运河一线,向东南方向德州之敌背后包抄。切断鲁北日军身后与兖州之敌的联系,并重新打通与山东军区之间的地面联系。

陈翰章的这个计划是根据杨震针对第二阶段会战,整体部署的计划而制定的。杨震在平汉线与津浦线之间部署的两个大三角型防御态势,纵深兵力足够,正好给了他这个实施这个计划的先决条件。

西集群在衡水以西的兵力部署,可以让他放心的将鲁西北日军向纵深吸引,拉开与鲁北正面进攻日军之间,以及自身进攻态势之间的空档。而这个空档越大,对于陈翰章来说越是有利。

但如果按照陈翰章的想法,则需要冀鲁豫军区主力的全力配合。否则他很难调集到足够的兵力,在保持正面稳定的情况之下,来实施这一计划。杨震虽说给他调集了强大的地面炮兵,但是解决战场的根本还是需要步兵的。

最关键的是坦克部队主力都在杜开山手中,他的手中只有一个装甲旅以及几个坦克独立团,突击兵力相对单薄一些,所以陈翰章也只能想办法用步兵代替。只是眼下一号原来制定的整个作战计划,在冀鲁豫军区作战范围之内,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知道一号难处所在的陈翰章,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也只能选择先解决鲁西北战场两部日军中的一部。至于剩下的日军一部,只能暂时先以钳制为主。但在陈翰章的这个计划之中,对于临清一线的日军,陈翰章也准备了相当周密的计划。

其实原本杨震的计划,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日军发起全线反击的时候,除了以一部兵力沿平汉线节节抗击之外,大部兵力则让开冀南正面,转移到平汉路以西以及鲁西北地区。待日军主力通过之后,利用长于运动战的优势。

以跳转至平汉线以西的三个旅包抄日军后路,并与豫北的两个军分区配合,打通与豫皖苏地区的新四军四师直接联系,并切断当面日军与豫东地区之间的联系。配合部署在西线纵深的抗联部队,对西线日军实施围歼。

部署在冀鲁豫军区身后的抗联部队,则利用滏阳河上游水网地带先天性的地理条件,将日军攻击序列分割开来,以便为围歼战寻找最有利的战机。杨震的这个计划是利用西线之敌,将东线日军一部兵力吸引过来,在减轻东线负担的前提之下先解决西线之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