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71节(2 / 4)

加入书签

张说上位做中书令,一场变法正在酝酿之中,时值天启元年故可称“天启变法”。具体措施法令尚未浮出水面,但这种攸关全局的改革参与人数众多,自然是瞒不住的,变法还没开始,朝廷内部已经有很多人嗅到了风声。

三月底新任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安到达长安,高太后恩赐了住宅、绢、书等物。很多人都明白刘安也是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这场变法虽然以兵制改革为核心,但养兵就要钱,户籍税法等后续革新也要配套进行,刘安主户部正是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反对者的声势尚不明显,大部分人都还在观望,观望新法是否会影响他们的利益。此时的掌权阶层仍然是以门阀及高门大户为主,各级衙门为官者多出身士族,在他们眼里核心利益仍旧是本家族利益。

如果新法只是为了削弱皇权,大不了被自赋清高正直的人骂骂了事;可如果您说养兵要钱,去加重士族门阀的负担,那就麻烦了,有可能政令出长安就成废纸,到了地方更无法有效施行……地方上德高望重掌权的几乎都是高门大户,大部分人都不是圣人,为什么他们要莫名其妙地割自己的肉削弱自己的实力来养所谓的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的税赋可能仍会加派到底层百姓身上。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土地兼并才愈演愈烈,根本没有神仙阻止得了这种潮流,因为权力场上本就是兼并土地的那帮人。别说其他人,薛崇训自己修“亲王国”建“广厦堂”也是在兼并土地。

……刘安回京之后比较忙,只到晋王府吃了顿宴席,就忙着接手户部去了,他刚刚上任得摸清底细还得预算财政,到时候张说要算军费时才不会一问三不知。相比之下薛崇训倒比他们事儿少,他提拔两个人上来,说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怎么干就不必自己操心。刘安掌户部之后连户部钱行的进展都可以同时过问,于是薛崇训连那边都减轻了负担。

目前看来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变法的风声也有所耳闻,证明张说接受了给他的任务。张说究竟要怎么做,薛崇训只需等待结果便是。他们首先会在政事堂及一帮官僚圈子里佐证,获得大部分的认可或是被迫认可,然后才会上书宫廷设法获得皇权的支持,之后才颁布政令通过尚书省具体实行。其中过程比较繁复,薛崇训可以不急不躁地关注法令是否有利于自己,而且亲王国还有一帮幕僚团,他们也会具体分析各种朝廷政令。

安邑坊也越来越热闹了,常常有朝廷大员白天到亲王国见薛崇训,窦怀贞更是几乎天天都要来坐坐。晋王府亲王国已隐隐有了当初镇国太平公主府的派头,车水马龙的喧嚣衬托出了薛家的权势昌盛,只有在日落之后薛崇训回到内宅才能静心下来。

或许是薛崇训本就是个悲观主义的人,就算眼见听雨湖畔的桃花林落红阵阵,柳树绿油油的十分生动,但是繁华热闹的春季中他也能常常想到万木凋零的寒冬。

今日下值后他又来到了听雨湖边的书房,这个小院子他还是比较喜欢的,空闲时便喜欢过来坐坐。这样的生活倒是无意间切合了“静以修身简以养德”的境界,薛崇训在外没有骄|奢|淫|逸的名声大约就是因为不怎喜欢开宴会的关系;以前太平公主就喜欢热闹常常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天下人眼里她就是个奢|靡浪费的人。

孙氏住在这边,知道薛崇训过来了也会到书房坐坐闲聊一阵。

薛崇训放松地看了会闲书,做了些琐事,以达到调整心境休息的效果,见天色完全黑下来,便向孙氏告辞回房休息。

孙氏忙劝道:“妍儿就住院里,卧房在这书房隔壁,薛郎不如留下,让她尽到做妻子的责任,为薛家续上香火……”

薛崇训愣了愣,感到有些尴尬……女人们不怀孕他也没办法不是。只见孙氏期望的目光,薛崇训便应了一声,答应下来。

其实孙氏的算盘薛崇训早就看出来了,无非就是想稳固她们在薛家的地位,不过他也很理解:人总是希望能保住拥有的一切,总是在寻找安全感;他在朝廷想方设计稳固地位,孙氏也会想方设计在家里稳固地位,细想起来不就是一个道理么?人之常情而已。

孙氏听薛崇训答应了,顿时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

薛崇训无奈地点点头……李妍儿名为十五岁,实际年龄十五岁都不到,因为此时的孩子生下来就算一岁。其实年龄小的女孩儿在那方面的需求并不大,这也是薛崇训不常和正室同房的原因,有那心情不如去满足程婷宇文姬等需要男人温存的女人。

不过既然孙氏都开口挽留了,他也不愿让她失望。唐朝虽依旧男尊女卑,但家里的女人照样属于非常重要的人……比如皇宫里天子,大凡能对他造成人身安全的,都是后宫皇后之类的人,没有后宫的参与想用非常手段对付皇帝,根本就没法靠近。所以无论天子庶民,信任是结成夫妻的基本条件。

薛崇训走出书房时,见门口站着一个丫鬟,便对她说道:“过去告诉裴娘,我今晚住王妃这边,让她早些歇息。”

那丫鬟屈膝道了一声“是”,就一溜烟跑了。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