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小货郎 第159节(1 / 2)

加入书签

此时天已经黑了,知县家里的人还是两个幕僚,纪彬,柴力柴尺。

纪彬说完这话,王知县深吸口气:“对,我今日跟这两位接触,也是这个想法。”

“不管了,明日就试试,我提个修路的事,探探口风。”

王知县今年三十七,他做邑伊县的知县一共三年时间,早就想挪挪位子。

官员的考核,无非是看任下治安,百姓是否安稳,农耕是否顺畅,如果再有开耕荒地,凿井修桥这种政绩最好。

今年是第四年了,若是做得好,说不定他也能升迁,不管是换个富裕些大些的县,还是升任六品,那都是极好的。

能劝上司拨款修路修桥买农具修河道,这都是好事啊。

不然他干嘛那样纠结。

纪彬听着王知县下定决心,低声道:“其实有个故事想讲给知县老爷听,知县老爷可愿意听草民讲讲。”

王知县原本就看纪彬十分满意,此刻当然点头。

纪彬道:“邑伊县下面有个新棣庄,其中有户姓邓的三兄弟。”

纪彬娓娓道来,第二天下午时分,三月底的太阳正是温暖,一行人站在泥土路上,在听王知县“讲故事”。

“知府大人,刺史大人,请看此处,这段路跟其他路不同,就是因为有这碎陶片。”王知县捡起来路边的陶器碎片,“这正是那日大雨,邓家三兄弟不小心打碎陶器的地方。”

“五百个陶器,就因为路不好,全都碎在这。三兄弟痛哭流涕,辛苦了一个月做出来东西就这么没了。”王知县语气低沉,“最后三人缓过来之后,把这些已经碎了陶器杂碎,铺了这么一小段路,也是警示他们三人,以后做事要小心,要谨慎。”

王知县又道:“他们觉得是自己不下心才会如此,可下官却觉得,若是这段路不是这样差,不会在雨天如此泥泞,泥泞的时候不会藏着坑坑洼洼的石头。或许那承载他们希望的陶器就不会碎吧。”

王知县讲完,在场有些人已经红着眼了。

太惨了,一个那么穷的结巴,只是想赚钱补贴家用而已,用尽力气接了大生意,做了五百个陶器,就这么碎在路上。

这碎的是陶器吗,分明是他们三兄弟的心啊。

试想他们谁没有这样的时候,明明觉得已经抓住了机会,可命运无常,直接全毁了。

房知府跟谭刺史看着这一块,确定这些陶器早就铺在泥土里,有些已经被压到路面底下,让这段路明显比其他路要硬上许多。

可这是用邓家三兄弟希望换来的。

随便想想就知道,陶器碎的时候他们有多绝望。

谭刺史摸了摸地面,确定这不是临时赶工出来糊弄人的,而是真正碎了很久的陶器片。

房知府倒是没想那么多,一时间有些老泪纵横,可能人老了,就听不得这些吧。

房知府问道:“那后来呢?他们三兄弟因此背上债务?”

王知府摇头:“后来还算好,给他们订单的东家并未追究,只是让他们在自家洗了热水澡吃了饭。并说若是想重来一次,那可以借钱给他们,损失也是他们一人一半。”

“之后邓家三兄弟齐心协力,一切把陶器做好,如今连邓家最小的那个,也娶上媳妇儿了,今年家里正在盖新房。”

听了这个结局,周围人心里一暖,就连冷静的谭刺史都松口气。

努力的人就应该有回报,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在房知府的提议下,马车往新棣庄走去,这一路可不好走,毕竟都不能说是道路了,全都是坑坑洼洼的。

能看出来有人走过的痕迹,但这路实在是不行。

到了新棣庄,果然跟王知县说的一样,这三兄弟家已经在盖房子了。

而且他们兄弟和睦,房子盖得一模一样,还都在一起,后面则是烧陶器的地方。

不仅如此,他家的孩子们一边干活,还在背三字经。

这样的场景,那个上司看了不赞叹啊。

贫而好学,穷且意坚。

不管放在哪,都是值得称赞的。

从新棣庄回来,王知县立刻讲了自己想修路的心愿,反正大概意思就是,希望上面给拨款。

这能不拨吗。

肯定给钱啊。

宿勤郡动动手指头的事,就能给下面的县里解决大麻烦。

但是具体拨多少银子,暂时还没说。

接下来几日里,王知县更是自如,带着房知府跟谭刺史看了新修的县学,马上完工的大桥,还看了新出的布料,尝了县城里特有的美酒。

喝到黄米酒,黄桂稠酒,酸果酒的时候,谭刺史挑挑眉,这些酒他可太熟悉了。

既然提到这些,自然要去荆高庄跟纪滦村走一趟。

这可是交税最多的两个地方。

去这些地方的时候,王知县一直让纪彬跟柴力在后面跟着,以防有事要跟他商议。

好在跟着的人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