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525章 川府新村(1 / 3)

加入书签

“同志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住宅需求不断增加,如何来满足这些新的居住需求就成了咱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领导在台上侃侃而谈。

“在国家经委确定的七五期间五十个重点技术科研项目中,就有一项是城市实验住宅小区的,我们建设部为了配合这项工作,计划在天津、济南、无锡三个城市作为试验点,进行大规模、多目标的科学实验。”

“来验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经济形势下,建造城市住宅小区,需要什么样的规划、技术和建筑设计方案!”

对于这样的事情,台下许多年纪较大的与会代表都不陌生,因为类似的尝试,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已经进行过许多次了。

1949年建国之初,多数城市的居住环境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占据城市人口主要比例的市民以及贫民阶层的居住建筑低矮破旧、缺乏公共设施、卫生条件极差,许多大城市形成了条件恶劣的棚户贫民窟。

同少数显贵以及中产阶层的住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点就算现在去许多大城市的老城区也可以看到,青岛总督府附近的别墅、上海外滩的洋房,就算是在21世纪也不落伍。

这种情况在某些人看来,却成了外国建筑水平和城市规划水平强大的体现,他们纷纷把这些漂亮的建筑和现代城市的居住小区相比,把自己住的小区批的一无是处,连带着也吐槽起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来。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确实有很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是这些人的吐槽却是找错了目标,那些别墅、老洋房可都是当年上流阶层居住的,能不漂亮能不好么?你羡慕这样的房子,也不想想自己属于啥阶层。

要是国家放开别墅区的审批,让那些大富豪可以自由地建造别墅,然后你再去他们的小区看,不知道会说些什么,估计又该骂政府不作为,贫富差距太大了吧?

当时多数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三平米不到,个别城市比如大连、重庆等,更是只有一平米多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在各大中型城市,以较少的投资,建设了大量工人新村,并深入地探索了工人新村这种全新的居住形式。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上海的曹杨新村,北京西郊区百万庄居住区,天津中山门工人新村,济南的工人新村,鞍山工人住宅区,沈阳铁西工人住宅区等等。

这些项目规划和设计比较正规,运用了合乎时宜的规划和设计手法,开创了中国现代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先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场不少六七十岁的建筑师,当年就曾经参加过工人新村的规划和设计,而四五十岁的,也帮老师打过下手,所以一说起这项工作,他们都熟悉的很。

“这不就和当年建造曹杨新村一样么?当年我还和老师参与过曹杨新村的设计。”有人想起了自己的光辉往事。

“当初在规划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地块的自然地势,建筑顺着小河走势,因地顺坡就势,采取自由布局,契合了当时国际流行的花园城市理念;住宅平面简单、光线充足,大多采取了大居室的单户型设计……”

“小区里还建造了银行、合作社、邮局、文化馆等公共设施,基本不出小区就能满足各种日常需求;自从建成后,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参观学习,成了当时学习的榜样。”

“说实话,这种小区住着可是要比筒子楼舒服多了!不顾由于种种原因,在后期的城市建设中,筒子楼的比例倒是比工人新村要大的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啊,和筒子楼相比,工人新村需要的土地面积要大一些,建造成本也要高不少,当时没钱啊!”

“老师,那咱们要是能拿下一个试点项目的设计任务,岂不是也可以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老师年纪大了,总喜欢回顾过去的光辉,学生则还年轻,更关注当下。

他马上就想到了老师的老师当年在参加了曹杨新村的设计之后,获得的种种好处,这个项目为他老师的老师积累了深厚的资历,成了国内建筑界一座山头;现在类似的机会摆在面前,要是我能复制老师的老师当年的成功,那么,若干年后,我岂不是也能成为山头?

“部里安排了天津、济南和无锡三座城市作为试点也是有讲究的,这三个地方分别属于北方、南方和南北过渡区,气候特点各不相同,要是都能获得成功,那么这些经验就能迅速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咱们单位在江南地区,对北方和南北过渡区的气候特点、居住习惯不太熟悉,所以还是尽量争取无锡的试点吧!”呵呵,我老师当年参加了曹杨新村的设计,我要是再参加这次的试点建设,师徒两代人同时参与住宅试点工作,这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啊。

老师还真动心了,他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精力也有所不济,但这样的大项目,无论如何还是要参与下的。

“小楼,咱们要不要也试一试?”李庆熙也知道当年曹杨新村、百万庄小区在建筑界引起的反响,故而也萌生了参与的想法。

对于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