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561章 风格争论(1 / 3)

加入书签

《a+u》(architectureandurbanis),1971年1月创刊于日本,翻译成中文就是《建筑与都市》,并于创刊5年后的1976开始使用日英双语发行,到如今已经是国际五大建筑杂志之一,这本杂志致力以权威的视角、中立的姿态介绍世界范围的新锐建筑师及其作品和理念,以敏锐的触角传达国际建筑动态。

像这样的杂志自然留意到了林楼的作品,于是在新一期的文章里重点介绍了林楼的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项目。

日本资深建筑评论家铃木大志在文章里如此称赞:近些年来,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扩张,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越来越呈现出趋同化的一面,如果只看单体照片,我们很难分辨这些新建成的建筑到底是在东京、巴黎还是纽约。

从世界建筑的总体而言,形式上出现趋向相似的标准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但仍然有一些不甘于平庸的建筑师在进行探索,来自中国的青年天才建筑师林楼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自他开始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从最早和贝聿铭先生合作的香山饭店,到让他在国际领域声名鹊起的香江山顶俱乐部项目,再到如今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欧洲最美机场的拉脱维尼亚首都国际机场项目,这些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本土风格,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同时又融合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精华,以鄙人之见,这些作品可以归属于现代地方主义建筑风格之中,林先生的作品既具有现代主义的结构、功能,同时又在建筑的立面、空间布置、装饰细节上采用了这些建筑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建筑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现代建筑,使现代建筑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样的建筑其实在林先生之前已经有不少,比如鄙国建筑师丹下健三先生在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公园、香川会所的设计中,都已经部分吸收了日本当地的民族建筑冬季,比较早地体现出地方主义的发展趋向。

而欧洲和美国,由于采取了完全摆脱古典主义建筑影响的缘故,因此在现代主义上走得是完全创新的路子,很少有欧美现代建筑师试图恢复地方特色。

直到罗伯特-文丘里、阿尔瓦罗-西扎等建筑师的出现,才出现恢复传统、地方特色的各种流派。

但这些流派的尝试都很不成熟,或者只是简单地装饰点缀,或是为了实现地方特色,从而导致使用功能受到了影响。

林先生的作品却是达到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为现代地方主义建筑树立了一座成功的典范,拉脱维尼亚首都机场项目,不仅呈现出鲜明的拉脱维尼亚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又在功能上展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简洁、便利。

虽然拉脱维尼亚首都机场项目尚未投入使用,但是鄙人专程去项目现场参观之后发现,旅客入口和停机位的距离恰到好处,而且动线非常流畅清晰,人们步行前往停机口登机也不会显得劳累。

更值得称赞的是,林先生开创性地将机场和博物馆、艺术馆结合在一起,在自动步道两侧设立了艺术品、文物展示区,让旅客在进出机场的时候,就能欣赏到精美的拉脱维尼亚艺术品,让旅途不再枯燥无聊。

同时,机场各个细节都充分地展示了拉脱维尼亚文化的精髓,甚至可以说,这座机场就是一间大型博物馆。

此前许多现代地方主义建筑师,其惯用的表现手法是把传统建筑的基本构筑和形式保存下来,加以强化处理,突出文化特色,删除琐碎细节。

而林先生却采用了更先进的理念,用地方建筑的典型符号来强调民族传统、地方传统和民俗风格,这种手法更讲究符号性与象征性,在结构上不必遵从传统建筑的风格,同时更容易和现代建筑相结合。

综合以上优点,林先生的设计为现代地方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虽然刚刚诞生不久却依旧非常成熟、并可以大规模推广的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林先生虽然非常年轻、同时从事建筑行业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却已经具备了大师的潜质。

甚至就算他今后不再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只要有人能够继续发扬他所开创的风格,也依旧能成为大师;当然,我还是更期待林先生能拿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

铃木大志的文章一刊出,便在国际建筑届引发了不小的反响,日本本土的建筑师对他的文章很是赞赏,他们在经历了全面倒向西方之后,也渐渐觉得厌烦,开始像丹下健三那样,试图将日本本土建筑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林楼的做法毫无疑问为他们指明了方向。

而在亚洲其他区域、中东地区等民族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也有很多建筑师对林楼的建筑理念产生了兴趣,他们同样渴望在作品中展示出自己的文化来。

而在欧洲和美国,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们则分成了几波,就林楼的建筑风格争论起来,有的支持铃木大志的看法,有的却表示了反对。

意大利新锐建筑师克里斯蒂安-皮尔洛在意大利经典人文建筑杂志《abitare》上发表了文章,来反对铃木大志的评价。

《a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