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312第312章 各路到齐(1 / 3)

加入书签

詹贵的要求其实也并不算多,就是想在胜利港买一块宅基地盖房,然后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房小妾连同孩子迁到这里来定居,另外就是希望小孩能够入读胜利港小学——他可是亲自去参观过,对于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方式也非常满意。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小妾的孩子是女儿而不是儿子,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去考朝廷的功名,只要念书识字就够了。而且海汉人的学校里也有不少女孩子,詹贵上次去参观的时候甚至还看到两个西洋娃娃也在这里上学——也就是大胡子约翰逊的两个女儿杰西卡和艾米丽。

连那些野蛮的西洋人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念书,詹贵觉得这已经充分证明了海汉人在教育上的能力,因此他在对任亮提出要求的时候,特别叮嘱了孩子入学的事情。至于一般人非常看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差别问题,詹贵倒是不怎么上心——里外里不过就是几百流通券的事情,运一船盐去南边就解决了。再说以海汉人的信誉,詹贵也并不担心发生房子盖好之后地皮就被海汉人给收回去之类的事情。

而任亮给詹贵的答复,也已经将这件事解决得很圆满——执委会将特批给詹贵两亩宅基地,其费用稍低于港口商务区的商业用地,女儿可以随时入读胜利港小学。不过因为并非归化民籍贯,所以学杂费用必须全额缴纳,当然这点小钱对于财大气粗的詹贵而言也只是毛毛雨而已。

至于说詹贵将家人迁居到胜利港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不是有意借此来表明对海汉的善意,执委会并不打算要把其中究竟弄个一清二楚。随着三亚地区的逐步繁荣,社会中上层人口的迁入也只是时间问题,最终詹贵的这种个例会逐步发展成普遍现象。执委会远景规划中的三亚市区,其实也就是为中上层阶级所准备的生活区域,而未来一段时期内生活在三亚地区的中上层人口,很显然外来人员的比例会非常高。不过到那个时候,对于定居人口的户籍制度应该也会有进一步的改变了。

不管是第一次踏足胜利港还是詹贵这样的老客户,考察团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没设立驻胜利港机构的人急着要弄明白如何办理各种手续,已经在本地生根的则是希望能够尽快开始商谈“琼联发”的具体项目——这么远来了不谈钱?开什么玩笑,大家都这么忙。

最后还是施耐德出面安抚这帮热情高涨的大明商人:“各位在海上飘了这么多天一定很辛苦了,今天先安顿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还有给各位准备的接风晚宴,大家先养好精神再说。至于各位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不用着急,我们会安排人员到各位休息的地方一一登门解决。”

这考察团一大帮人前呼后拥,足有七八十人之多,商务区的几家客栈酒店虽然早就得到管委会的通知,尽力腾了一些房间出来,但仍然无法安置下这帮人。于是少部分被认为比较可靠的商家,有幸入驻到一号基地内的棚屋招待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天前的全体大会上,上届执委会留下的最后决议之一,便是将一号、二号两处基地分别更名为“胜利堡”和“田独堡”。而今天考察团到来的时候,也正好遇到“胜利堡”的挂牌仪式。当然了,作为观礼嘉宾,考察团这帮富商也少不得要上点喜钱恭贺一下。不过这喜钱也不白掏,每家都得到一个纪念品——镌刻着“胜利堡一周年庆”字样的玻璃镇纸一方,而且这东西绝对是不会上市销售的限量版,这种稀罕物的价值可不是一点点银子能衡量的。

当天下午,被派去崖城接人“闪电号”也顺利回转,魏平的姐夫王同知和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同船抵达。这两人虽然与穿越集团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但都还是第一次亲身来到胜利港。虽然事前就已经多次听过罗升东和魏平对胜利港地区的种种描述,但真正来到这里,看到以前的荒山野岭、无人海湾,变成了如今的繁华港口,那种视觉震撼的确是难以言喻。

作为大明官方代表,这两位及其随从人员都受到了最好的接待,在胜利堡内已经为他们专门辟出了一栋二层简易棚屋作为落脚处。而晚上的接风宴席,这二位也会跟其他的考察团拉开一段距离,以示官方威严。当然了,花钱请这两位出面也不是白请的,明天的庆祝仪式上,两位地方官就会公开露面,让本地民众和外来客商都能确认到穿越集团在崖州地区的影响力。

除了表面文章之外,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在于崖州政局接下来的动向。目前在任的知州任期已满,等着这场病养好,就差不多该挂印卸任了。而继任者在穿越集团的拼命活动之下,基本也已经敲定了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这其中现任知州、王通知、水寨的何参将以及卫所军的张千户都拿了驻崖办的好处,联名给琼州府城那边上了推荐书函。在地方军政高官的联名推荐之下,成事就基本能八九不离十了。毕竟崖州这地方地处偏远,到这地方当官也并非什么好差事——当然那是在海汉人出现之前,今后的情况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这几位在今年都到了退休门坎的地方高官,在卸任之前都从穿越集团这边得到了不少好处,相比在北边当官的那些同行,至少这一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