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3267章(1 / 2)

加入书签

尽管山海关向后方告急求援的奏折以每天两次的频率送往京城,但京城却一直未向山海关派遣援军,反倒是下令让山海关后方的蓟州镇驻军调回顺天府布防。

明廷给予山海关守军的回复,也仅仅只是要求他们不计代价守住防线关,关于何时能派出增援,却是只字不提。

这并非明廷对山海关防线面临的危机熟视无睹,实在是因为当下京城的形势更为急迫,无法分兵去援救边陲重镇了——海汉军在天津登陆后,兵锋直指京城,明廷已是岌岌可危了。

如果不是从辽东南下的海汉陆军第六师正在攻打山海关,明廷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将这里的边军也调回顺天府协防,应对从大沽口登陆的海汉军主力。

陈一鑫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远处的天津卫城,同时听取作战参谋向他汇报关于天津卫的各项情报。

在此之前,陈一鑫所率的部队已经跟明军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但直到兵锋推进至天津卫城,这才是海汉军登陆之后所遇上的第一个硬茬。

天津并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在明朝之前,这里仅仅只是漕粮和海盐的转运中心。

直到燕王朱棣夺权上位之后,为了纪念自己在这个地方起兵“靖难”,才在永乐二年将其命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然后明廷设立了天津卫,开始在这里修筑城池,将其打造为京师在渤海湾方向的军事要塞和防御门户。

几年前海汉与大明签署停战协议时,天津也是协议内容之一。

按照当时的协议内容,大明需向海汉开放天津作为贸易港之一,并且允许海汉在当地设立商业机构,从事各种贸易活动。

之后这几年中,的确是有不少海汉工业品通过天津登陆,然后被送入了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师经营海汉货物的商家,可并不是来自海汉,几乎全是挂靠在达官贵人甚至皇室宗亲名下。

而海汉是否已经通过这样的手段,实现了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利益输送,对明廷和顺天府地区进行了渗透,两国都是很有默契地从不涉及这方面的话题。

即便知道海汉会采用这样的措施,但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明廷也只能对此装聋作哑。

几百里外的京城暂且不论,但就坐落于直沽的天津卫城,对海汉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这地方的城防部署方案、兵力与装备、指挥体系,乃至主要将官的个人情况,早在开战前就已经被送到了陈一鑫的案头。

攻打天津卫城的几套作战方案,陈一鑫都亲自参与了谋划,并且还让儿子陈平辽也参加了战前的推演。

拿下天津卫城不会有太大的悬念,极有可能就是走个流程而已。

所以攻打天津卫城一役,陈一鑫决定将指挥权交给儿子。除了考验儿子的指挥能力之外,也是想借此机会让陈平辽刷一刷战功。

陈平辽倒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指挥布阵井井有条,几乎是标准的教科书操作。

先以骑兵探明阵前敌情,选定距离目标两百丈开外,进出方便且地势平坦的区域,作为接下来架设火炮的阵地。

随即出动步兵,完成对选定区域的占领,掩护火炮部队进入预定阵地。

待火炮部署就位之后,攻城战便拉开了序幕。

先由火炮对卫城城头上的重点目标进行一一点名,将城楼和炮位全部击毁,然后对相对较为薄弱的城门进行集火炮击。

炮兵完成任务之后,便由步兵出击至城下,如未遇激烈抵抗,便可攀城而上,占领城墙高处。如敌军顽强抵抗,则退回安全位置,由火炮继续打击敌军防线。

如此反复多次后,敌军防线必定崩溃,海汉军便能以比较小的代价拿下目标。

不过在实战当中,海汉军并没有遭遇太大的麻烦,在首轮的攻势走完流程后,天津卫城里的守军便在城头上打出了红蓝双色旗,示意要降了。

是的没错,天津卫的守军几乎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甫一交手便选择了投降。

这当然不是海汉军天神下凡,一亮相便把守城的明军震慑到无力反抗。

真正主导此事的,是在战前便已经被海汉收买到位的天津卫指挥使孙全明孙大人。

海汉与大明的关系虽然紧张,但贸易活动倒是开展得如火如荼。

而这位孙大人在过去几年中,不仅从天津卫的中转贸易中收取了大量税银,而且还承揽了自天津进口的海汉打火机和煤油灯生意。

这两样能够显着提升生活质量的小东西,在京师也极为畅销,稍微家境像样点的家庭,几乎都会花钱购置。

而那些皇亲国戚府上,更是会毫不吝啬地批量采购,甚至是花高价订制带有家族徽标的版本。

孙全明每年从这垄断生意里赚取到的银两,早就超过了朝廷发放的饷银百倍之多。

但他也明白,两国的和平不是永久的,迟早会再度开打。一旦开战,这条财路就会立即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