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04节(2 / 3)

加入书签

时间就是成本。”

楚君归一句话让李若白无话可说,天就聊到这里了。

两人出了飞船,与外面的队员接头,就开始设计拆解方案。此时放飞的无人机已经陆续返航,带回来许多有用的数据。好消息是,在周围区域就有所需的绝大部分资源,就算没有的,也能从飞船残骸上拆解下来。

接下来就是分配任务,四人需要提炼足够的聚变燃料,同时还要准备大量的火箭燃料,组装多个火箭发动机,以便把空间跳跃的燃料罐给带回去。

任务看起来非常繁重,所以四人简单休息之后就开始工作。

楚君归开着越野车离开营地,这一次车上搭载的是挖掘模块。他驾车驶向无人机探测出的矿区,准备收集聚变燃料。

这是一片荒野,有成片红褐色的土壤。不过这里的土壤成分和母星完全不同。

楚君归将越野车停下,以个人终端遥控探机挖掘地面,分析成分。他自己则提了一把手提式钻机,开始在地面一处处钻探,进行检视和成分分析。

土壤里氦-3的含量相当高,楚君归从车上搬下来一个精炼炉,安放在地面,再将精炼炉与越野车的能源相连。他将挖掘出的土壤放入精炼炉,在炉中加热,再经过一系列工序,就可以将氦-3分离。

这颗星球氦-3的含量极高,楚君归连续加工了几十炉,就得到了一整个钢瓶的氦-3。

他将钢瓶装在特制的冷凝处理机上,启动冷凝机,就继续挖土,送入精炼炉。

转眼间一小时过去,楚君归以2分钟一炉的速度连续炼了三十炉,又得到了一钢瓶的氦-3。这时第一个钢瓶的氦-3已经处理完毕,被成功压入一个如鞋盒般大小的燃料盒中,而且盒子只装了四分之一左右。

这一盒装满,将是整整半公斤的氦-3。这可不是小数字,在母星时代,据说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总需求都消耗不掉一千公斤的氦-3。

楚君归埋头苦干,一直到将整个能源盒装满,看看时间,已经是四个小时过去了。也只有试验体才能忍受如此长时间的重复劳动,而不感到厌烦和无趣。

实际上,这几个小时楚君归过得非常充实,他分了一个处理单元负责指挥身体干活,其余的算力都在继续优化自己的战斗组件。

燃料盒装满,楚君归就踏上了归程。这种燃料盒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做出来的,只有在二号行星实验基地才能够制造。他们这次一共只带了四个过来,没想到楚君归出来一趟就搞定了一盒。

片刻之后,楚君归收拾了设备,架车返回,留下一地的坑坑洼洼,大概李若白见了又会头痛吧。反正楚君归拍了不少照片,准备一回去就发送到李若白的个人终端上。

李若白三人这次的动作也不慢。有了楚君归的例子后,他们也学会了省去一切不必要的步骤,直截了当地干活。当楚君归返回时,营地周围已经立起了四个金属圆桶,这是新的火箭发动机外壳,全部合金都取材于151号探险飞船的残骸。

李若白将肢解下来的残骸重新精炼,变成火箭发动机的原材料。反正要把装有e物质的空间跳跃装置取出来,也要把飞船残骸开个大洞。

就这样,四个人一天天的忙碌干活,直到把四个燃料盒全部装满,顺便给飞船聚变离子引擎加满了燃料后,楚君归就加入到三人的行列,开始组装火箭发动机。

又过了几天,四台新的火箭发动机已经组装完毕,空间跳跃装置也已拆卸下来,焊接在飞船上。原本的飞船周围只能塞下七台火箭助推器,于是楚君归将两台助推器绑成一台,直接塞到空位上,至于又凸出来一块,在试验体眼中毫无违合感。

然后再给那台空间跳跃装置加个整流罩,一切就完工了。

第二天,整整八台火箭助推器同时喷出火焰,滚滚浓烟在星球上形成不大不小的一个奇观,相比之下,离子发动机的幽幽蓝光完全被掩盖。

在一号行星上呆了八天之后,四人踏上了归程。

这一次李若白说什么也不肯再进盒子卧室,就跟楚君归一起呆在驾驶室。只不过到了第三天他就抵不住漫长旅途的无聊,特别是楚君归有一搭没一搭地回话。只要自己不主动说话,楚君归就能沉默一整天,对着窗外发呆。

李若白也不明白,这些看惯了的星空究竟有什么好看的。

投机分子

实在架不住李若白的软磨硬泡,楚君归只好和他被动聊天。两人实际上已经很熟了,该聊的都聊得差不多了,李若白就开始聊历史,讲了许多盛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且附加点评。

在他口中,事件本身都是扼要叙述,自己的点评倒是长篇大论。不过李若白在这方面的才情确实是高,点评往往一针见血,尤其擅长评价当时政策得失,以及重要人物的决断得当与否。就连楚君归这种对于政治一窍不通,历史只存在于数据库的家伙来说,也能听得津津有味。

就这样,待到一路返回二号行星时,这部盛唐演义也说得差不多了。

听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