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52章(1 / 2)

加入书签

一方面是因为连着几代皇帝都对儒学学术的发展颇为看重。

从光武以柔道治天下,到后面明章之治褒奖经学,东汉统治者自身参与进了学术修订之中,使得天下讲学之风盛行,甚至有讲经夺席这样的现象发生。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察举制的完善与运用,士人群体成为了官僚集团的核心,在士族中的名声地位也就决定了他们在官场上的地位。

这些士族们根植于地方乡党,以豪族地主为经济基础,再借由光武复汉这一特殊时机,搭上了开国红利的快班车,势力自然蓬勃发展起来。于是东汉自一开始,朝廷依赖士族的现象就比西汉更为明显。

等到这些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彼此之间朋党交结,鼓吹名声,因此世代为官,形成了庞大的族望而在地方上聚集成官僚世家。

士人家族、官僚家族和豪强家族的三位一体,也就构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士族门阀,其壮大也就逐渐开始侵吞中央皇权。】

曹操眼神平静地看着这光幕。

宦官养子之后的出身,虽然并不称得上一句光彩,让他为不少士人所不齿,却使得他的天然就靠近着权力的中枢,并因为家族的权势而得以与高门相交。

亲眼目睹过袁杨二家显赫一时场面的人,心思在议论起相关事情的时候,却是有些心平气和般的宁静。

所以他才要重用寒门之士,而打击那些世家子弟。

孙权的笑意淡了下去,几个家族的名字自然地随着天幕的论述而浮现在脑海里。

江东士族,确实是一群,让人感到棘手与烦躁的家伙。

可是他既然将政权定在了江东,不可避免的趋势就是要接受这些江东世家大族的势力与人才,继而才能够喝北边的曹操,以及有可能的西边的刘备相抗衡。

于是一时之间气压有些低沉,他沉默着按住了眉心。

“公瑾还认识些什么人才吗?”

他最后开口问着,眼神带着点期望地看向循声望来的周瑜。

那就只能坚持壮大他手底下的淮泗势力——最起码和江东那群人形成抗衡,好别让他们给他拖后腿吧!

【但是由于光武复汉导致的皇权神圣化的倾向。这些士人就算争夺中央权力,却也不会选择直接和皇帝发生冲突,一般会选择皇帝身边的外戚或者宦官势力。

他们曾经的斗争矛头是外戚。巅峰依旧是梁妠梁冀兄妹两手下,因为质帝身死,针对继承人问题与梁冀爆发了激烈冲突。

最后的结局是反对的代表人物李固和杜桥下狱并被处死,外戚集团运用暴力手段成功解决了他们。

但是随着外戚势力的减弱,宦官势力的崛起。对于自身身份意识颇为看重的士人集团,觉得比起宦官这些无根之人,外戚虽然飞扬跋扈但到底还算地位平等,于是转而和外戚寻求合作,打击起宦官的势力来。

这就是东汉末年政治史上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演义故事开篇的开篇。

——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大致分为两次。

第一次自桓帝手中兴起,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政治/局势黑暗,以太学生为主体,名士为领袖的士人集团,将矛盾的由头指向当时专权腐败的宦官集团。

但由于力量较为单薄,且士人内部发生了分裂,相互攻讦,斗争的结果是在宦官的怂恿之下,桓帝收系士人代表李膺,并下令郡国大捕“党人”,牵连两百多人。

虽然第二年,李膺及这些党人就最终被赦归乡里,但也禁锢终身不得任用。

等到桓帝死后,灵帝继位,依旧是皇帝年幼,外戚专权,作为大将军的窦武和当上了太傅的名士陈蕃联合,组成了外戚和士人的联盟,想要趁机诛杀宦官。

可是由于对宦官势力的赶尽杀绝,引起了其拼死反扑。在流血冲突中,因为中官手握灵帝和太后,把握了诏书,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

刘彻感觉这未来东汉的政治斗争水平,已经发展到他逐渐没办法理解的水平了。

不是因为太过高深,是细究细节属实有点离谱,离谱到他都有点怀疑这是正常的皇帝,不,正常的政治家该有的操作吗?

“都已经皇帝年幼,外戚专权了,”刘彻最后还是忍不住吐槽起来,“那群宦官肯定心里也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早该低调下去了吧?”

不管是外戚还是宦官,其权力本质都来源于皇帝。

当新帝继位而大权掌握在太后手中的时候,权势依附于前任皇帝的宦官势力自然会蛰伏起来——要不然之前东汉那所谓的循环与轮回是怎么上演的?

就算这一次宦官因为被皇帝封侯了,势力显得有些保障了。“那窦武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徐徐图之吗?”

最起码先把那群宦官给调离核心,好把皇帝和太后这两个他权势地位的来源给保护好啊!

刘彻嫌弃地闭眼。

【宦官重新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