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97贾文和出谋分守戏志才献计驰击(1 / 3)

加入书签

李傕无功而返,回到洛阳营中,进见董卓。

听李傕转述完荀贞、孙坚的答复,董卓哈哈大笑。

帐中诸人俱皆迷惘,不知董卓缘何发笑。

於是,有人问道:“相国宽容好意,不以荀、孙叛逆为罪,反恩待之,而荀、孙二贼却竟拒之。荀、孙二贼如此不知好歹,实可恨也!相国却缘何发笑?”

董卓顾盼众人,摸着肚子,一副“对此结局早有预料”的样子,说道:“我与荀贞、孙坚都认识很久了,击黄巾时,我认识了荀贞,击边章、韩遂时,我认识了孙坚,对此二人之性,我熟之极矣!我早知他两人都是戆憨之徒,所以也早就料到他两人不会接受我的议和之请。”

刚才发问的那人闻得董卓此言,便又问道:“既然相国早料到他两人不会接受相国的议和之请,那相国却又为何遣李傕去找他俩议和?”

“荀、孙二贼自出颍川以来,屡战多胜,故而我遣李傕前去与之议和,此是故示以弱也!”

帐中诸人顿皆恍然,齐声说道:“此骄兵之计是也!相国神明,我等不及。”俱皆拜服。

杨定问道:“荀、孙二贼既已拒相国,想来很快就会兵向洛阳,不知相国欲以何策退敌?”

董卓胸有成竹地说道:“吾已有定策!汝等且先各退归营准备,稍晚我即会有令传下。”

帐中诸人应诺,分别起身,各出帐归营。

凡是带兵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不带兵的文吏。

董卓又令别的文吏退下,只留下了贾诩、李儒两人。

李儒以为董卓真的有了“定策”,傻乎乎地问道:“不知相国有何定策?儒愿闻其详。”

董卓见帐中没了外人,起身绕帐踱步,绕着帐内转了几圈,叹了口气,说道:“我哪里有什么定策!”

李儒愕然,呆了一呆,问道:“相国既无定策,刚才为何?”

“太谷一失,洛阳洞开,由太谷至洛阳,途中再无阻碍,荀、孙连胜之兵,河内那边又有袁绍窥视,我恐军中士气低落,故方才所言只是为稳军心罢了。”

李儒这才明白董卓的心思。

在李儒和董卓对话之时,贾诩坐在一边一直没有吭声。

董卓转问贾诩,说道:“文和,你想是应早就看出我刚才是在虚张声势了吧?”

贾诩说道:“凡战,气沮则败。相国适才以诈言稳住了军心,如此急智,诩不能及也。”

董卓说道:“这个时候就不要说这些没用的了!文和,你可有何计,能为我退敌?”

“相国刚才对诸将说:遣李傕去与荀、孙议和,是在‘故示以弱’。我以为,相国此言甚是。”

“噢?”

“荀、孙连胜之军,又得相国议和之请,想来现下的确也应已是兵士骄怠。战之一事,气沮固然会败,骄兵也一样会败。因相国方才之急智诈言,我军现已无气沮之虑,而反过来,荀、孙却已成骄兵。……相国,虽是太谷至洛阳中无阻碍,袁绍狼顾在侧,然只要荀、孙敢来,胜他两人或会不易,然也不难。”

董卓大喜,问道:“文和必已有妙计,我请闻之!”

“一过太谷,洛阳周边再无险阻,多平原,无倚仗,以我之见,似不应选周边平原为战场。”

董卓疑惑地问道:“文和是要我守城么?”

“城亦不可守也。”

因为董卓的破坏,洛阳城被烧了个精光,城里也早就没什么居民了,就不说补给的问题,就这么空荡荡的一个被烧过后的空城,肯定也是守不住的。

董卓问道:“文和,那你是何意?”

“洛阳周边多平原,而近郊亦多苑林和陵墓,诩以为,相国可选这些地方为迎敌的战场。”

洛阳是都城,周围有很多皇家的苑林,还有很多自光武以来驾崩的诸帝的陵墓,这些地方有水、有林、有山,可以用为倚仗。

李儒说道:“苑林倒也罢了,以陵墓为战场?这……。”

这些陵墓都是本朝以来过往诸帝的陵墓,有句话说“入土为安”,身为汉室的臣子,却把诸位先帝的陵墓里选为战场,这很是说不过去。

董卓此时却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当即对贾诩大加赞赏,说道:“文和此计甚佳!好,我这就传令军中,命各部拔营,选陵墓为据,以待荀、孙。”

……

李傕回到洛阳营中已是次日早上,按照荀贞、孙坚前一天商议好的,他两人於次日带兵出关,进向洛阳。

太谷离洛阳有百余里地,这一日急行军了一天,到得晚上,离洛阳还有三十多里。

荀贞、孙坚刚要准备传令各部驻扎,前边探马来报:董兵出营,分去各苑林、陵墓据守。

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程嘉等人都在荀贞左右。

听得此报,戏志才、荀攸、郭嘉、程嘉等人也就罢了,荀彧顿然大怒,怒道:“竟入据先帝们的陵墓!董卓匹夫,倒行逆施至此,实当诛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