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尔衮狠辣的郑芝龙(2 / 3)

加入书签

道理说这是一支很强大的军事力量,配合着汉兵和包衣阿哈,乃至是被满清征服的少民,这已经足以维持他们在关外建立的秩序了。

就像历史上的满清,八旗主力尽数入关,留在老巢的人马连现下的一半都没。要对付老毛子的先头部队都要向朝鲜调兵,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安安稳稳的镇住了关外广袤的土地。

但现在不一样了。郑鸿逵手下有陆师三万人,这是一支鞑子根本就无法抵挡的力量。

别说两红旗的兵马都分散于整个关外,就是万把人都被代善集中到了辽阳,那也没个屁用。

在郑鸿逵带领大军拿下了山海关,继而痛殴辽西走廊的吴三桂部,震动整个关外,消息传到盛京后,代善想都不想就向燕京发来了求援书。

郑芝龙大军杀入关外,想都不要想,就能知道他们肯定要杀入辽东的。就代善手里的那些兵马,他可抵挡不住。

这时候不赶紧求援,等郑军大兵杀到盛京,捣毁了黄台吉那尚在建造中的皇陵之后,才再去求援吗?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关宁军一样不顶打。

满达海在山海关只顶了一天,吴三辅在宁远城也一样只支撑了一天。

全无顾忌的郑军,只把火炮轰的吴军抬不起头来,然后一架架投石车从船上被送了下来,一颗颗开花弹、燃烧弹叫吴三辅只能落荒而逃。

结果,吴三辅是逃了,宁远城内的关宁军家属却没能逃脱,至少三万老少被抓去了觉华岛上,关入了劳改营中。据说吴三辅返回了空荡荡的宁远城,看着废墟一片人影全无的城池当众就失声痛哭。

然后就在阿济格带兵北上的时候,郑鸿逵已经领兵杀入了辽河。

睿亲王府里,多尔衮这些日子里彻夜难眠,黑眼圈加青白脸皮,整个人憔悴的都不像摄政王了。

他现在真难受极了。

因为他想不出破解眼下困局的办法,整个满清朝堂上的大大小小人物也全都一筹莫展。

郑芝龙是一个很强壮的人,他现在是挥出了两只强有力的拳头向满清打来,可一样强壮的满清,甚至是比郑军更强壮的满清,却在用一只手压着李自成,多尔衮只能用一只手来招架郑军的攻势。这叫他如何招架的住?

虽然他只用了两根手指头便轻松吊打了朱明的二三十万大军。但郑芝龙不是朱由检,郑军不是明军。

现在满清左支右绌,已经被揍了个鼻青脸肿。

而要只是如此那也就罢了,问题是郑芝龙还不依不饶,一副要把满清趁机打死的样儿。

人家两只拳头,一只朝着满清的脑袋打来,一只朝着满清的小弟弟打来,这真的很要命很要命。

脑袋上的这一拳不招架的话,会被郑芝龙打的满脸血不说,晕头转向中他们怕是要好一阵才能恢复。

而小弟弟这一拳若不招架,那也要不了满清的命,但却绝对能叫满清痛入骨髓,以至于几年内都要半身不遂。

要清楚,关外是鞑子真正的老巢,是他们两代先主的埋身之地,岂能真的任由郑军肆虐而坐视不理?

不说这样对满清的威严有多么严重的伤害,就是从礼法上讲都有可能动摇满清的根基。

清承明制,入关后的鞑子为了更好地拉拢北地的士绅阶层,与之分享利益,继而形成一个广博的利益共同体就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多尔衮大手一拍,鞑子就开始高声宣讲“以孝道治天下”了。

这口号并不稀罕,中国历朝历代都推崇孝道。这是因为如此口号一是具备着很强的迷惑性,百善孝为先么,二就是如此的口号能叫朝廷更好的拉拢地方的士绅大族。

因为你只要推行孝治就离不开宗族家族制度,而宗族家族与士绅之间更是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族权家法的发展就是孝治的必然产物啊。

但满清却大肆的将孝道与宗族族权联系在了一起,高声叫嚣着:笃宗族以昭雍睦。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来公开为族权家法站台。

笃宗族以昭雍睦就是在说宗族由人伦而推,雍睦未昭,即孝悌有所不尽。

换而言之,就是在说“只有人人都敦孝悌了,如此才能宗族和睦”。而想要家和万事兴,则族人就一定要尊孝悌敬长辈。

那宗族的族长和族老,一个个可都是长辈啊。

这明面上看是企图用血缘关系调和阶级的、社会的矛盾。实则更是在给地方士绅大族让权,叫‘族权家法’成为族长族老们用来约束、管理,乃至是统治族人的‘伦理纲常’。

清廷公开给予法律上的支持,可不就叫地方宗族里的族长族老们权利大增?

这样一来地方上的士绅宗族岂会再反对满清的统治?

而现在鞑子fg都立下了,他们自己却要坐视郑军在关外横冲直撞,冲撞了黄台吉的皇陵,甚至是老奴在阿拉赫图的皇陵,那可就是太打脸了。

无论是从法礼,还是从鞑子的尊严、威严上看——他们可才入关没两年,亦或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