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39节(1 / 3)

加入书签

按照刘衍的计划,大盘堡的兵力还会继续扩充的,所以驻扎的地方一定要宽敞一些,要提前预留一些营房之类的设施,所以这边的校场便顺理成章的改建成了兵营,算是刘衍提前做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刘衍下令在军屯、海盐工坊也各修建了一些营房,陈勋旗驻地在军屯,张义旗驻地在海盐工坊。苗绍率领的亲卫旗驻扎的大盘堡内,其余的王越旗、汪博旗、许铭旗全部驻扎在校场营房内。

这样一来各处的营房都不满员,有不少的空房子,这些房子便是为将来扩编兵力预留的。

大盘堡修建完成之后,堡内众人的安全便有了保障,刘衍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终于是赶在清军入山东之前,将大盘堡给修建完毕了!

这一天,刘衍在汪博、王越、苗绍、许铭四名小旗官的陪同下,绕着修建好的堡墙巡视了一番。随后刘衍便吃惊的发现,大盘堡那密密夯筑的堡墙非常结实,其结实的程度已经超过了刘衍的预期。

之前在修建的时候,那些请来的工匠便在请示了刘衍之后,专门采买了不少的桐油,在修建堡墙的时候,往墙体中灌入了一些桐油。

当时那些工匠前来请示的时候,刘衍并不以为意,只道是这些都是工匠修建堡垒的固定流程而已。可是此时刘衍才真正的惊讶了起来,用力拍了拍墙体,吃惊的估计这堡墙的坚固度,甚至还要在后世的混凝土之上,要知道现在可是明末啊,想来真是不可思议,华夏工匠的技术果然不同凡响!

大盘堡的堡墙通高十米左右,上面修建有垛口和女墙,墙上遍布供鸟铳手射击的射击孔,还专门有倾倒金汁、滚油的位置,设计得非常科学,大大增加了大盘堡的防御力。

至于大盘堡堡墙的高度,刘衍记得此时大明各处边镇,以及沿海屯堡的堡墙普遍都是高六米到十四米,大盘堡的堡墙高十米,也算是中规中矩了,足以满足现阶段的防御需求。

随后刘衍等人来到了南面的大门外,在大盘堡南端兴建的城门通体以石块砌成,被刘衍命名为“平虏门”,内门命名为“兴泰门”。在堡门的正上端,镶嵌着一块石匾,正中浅刻楷书“大盘堡”三个大字,大字左右两边竖向阳刻楷书,记载了建堡的时间,军将,工匠等事迹人物。

当然,记载中最重要的人物便是刘衍了,这些内容刘衍是提前看过的,看着上面溢于言表的赞美之词,刘衍只是一笑置之,并没有修改的意思,众人更是乐得如此,便直接镌刻在了墙体上面。

此时大盘堡内有军户五百多户,人口有两千多人,不过堡内的地方还是比较宽松的,还有不少的宅基地上没有修建房屋,只有地面上画好的白线。

其实刘衍之前曾看过一些关于大明堡垒的史料,记得大明中期朔州平鲁境内有个威虎堡,那威虎堡城高十四米,周长五百五十米,当时堡内光是驻军就有五百多人,马匹数十匹,至于堡内的军户更是多达三千人左右。

威虎堡比大盘堡小得多,却可以住比大盘堡更多的人,刘衍暗道自己的大盘堡内还可以再招些人居住,现在的两千多人并不是满员状态。按照刘衍的估计,大盘堡的满员状态,最起码可以居住三千人到三千三百人左右。

同时在堡墙修建好后,对于堡内的建筑,刘衍并没有兴建众人都渴望己久的戏台庙宇,而是第一时间让人在城东一个被命名为兴业巷的地方兴建一个磨房。

以往大盘堡内没有磨房,军户们磨面都要到王家庄去,虽然距离不是很远,但终归是非常不便的,眼下既然大盘堡全都修建完毕了,这兴建磨房,便提上了刘衍的议事日程。

其实修建一个磨房容易,堡内有的是木料黄土,不过困难的是那两块巨大石磨的打造,这个事情,刘衍就交给小旗官苗绍了。

苗绍也不负厚望,很快便雇佣了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几名石匠,凿出了两块巨大的石磨,磨坊也很快就修建了起来。

直到建好磨房后,刘衍才下令在大街的中心兴建一个戏台与一个庙宇,引起军户们的一片欢呼。从此以后,堡内的军户们终于有个看戏的地方了。

此时刘衍等人从大门进入大盘堡内,没走多远便经过了这处戏台子,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孩童和老人,就在戏台子下面休息玩乐。

刘衍看着众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中也充满了宁静和幸福感。能在明末这个混乱的时代过上这样的日子,已经不亚于天堂般的生活了。

“要想永远过这样的日子,甚至是比现在还要好的日子,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刘衍打起精神,心中暗道:“现在还远没有到安心过日子的时候,还是要继续努力发展,壮大大盘堡的实力啊!”

此时满清和流贼这两大势力,就如同两座大山一般,压在刘衍的心间重如千钧。刘衍恨不得立即拥有一支万人火器大军,将这两座大山直接给炸掉!

想到这里,刘衍深吸一口气,暂时不再去想这些,带着几名小旗官一路走到了总旗官厅门外,沿途的军户百姓见到刘衍,纷纷恭恭敬敬的行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