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38节(1 / 4)

加入书签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对于臣子来说,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才是最期待的事。武将想要上战场立军功,文臣想要对国家进行改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国家和朝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做情报工作的,当然是希望能够及时发现类似的端倪,揭发出一个个大案要案,确立自己在整个朝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锦衣卫和东厂为什么臭名昭著、令人闻风丧胆?就是因为他们无处不在,只要有事情发生,就有他们的影子存在。而一旦被他们揭发,那就是拔出萝卜带出泥,非要办成铁案大案不可。这是一个踏着鲜血和白骨前进的机构,那一个个被拉下马的重臣们,才是推着他们一路站到高处的根本。

一场舞弊案,绝对不可能是小事。或许这就是改变皇城司组织结构和政治地位的转机所在!

而这个“怪物”,是平安一手培养,亲自放出来的,让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平安在房间里不停的走来走去,根本坐不下来,甚至巴不得自己也亲自上阵去调查,而不是坐在这里焦急的等待消息。王从义看他这样子,问了好几遍究竟有什么事,平安怕他发现端倪,这才略微收敛。

这件事在确定之前,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科举舞弊见时机

负责这件事的是平安一手发现提拔,并且一直很器重的冯玉堂。他最后也没有让平安失望,带着小组成员,不眠不休的忙碌了好几个日夜,终于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了出来。

事实上倒卖试题的人,只是个小喽啰,根本无关紧要的那种。他甚至没有参加今年的考试,而是个专门给人代笔写文章的人!有人得到考题,然后自忖就算提前得到了题目自己也考不上,便去请他代笔。这样本来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因为他“声名卓著”,所以竟不止一个人来找他代笔!

于是这个叫做黄敬的书生就从中看出了端倪,在试探过几个主顾之后,便心里有数了。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秘密,他并没有害怕躲藏,反而借机搅混水,将这个试题卖给更多人,大赚特赚!

皇城司目前没有抓人的权力,所以也不知道究竟卖了多少人,但二三十个总有。而且这个黄敬还真有点儿材料,他卖了试题,还附赠一篇文章。到时候就算自己写不出来,只要将这文章背下,考过这一场总是没有问题的。

顺着他这条线索,冯玉堂带着人埋伏了好几个买试题的人,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然后找到了这几个人的共同交集:在来到京城之后,他们都曾经参加过同一个人举办的文会。

而且这个文会的要求非常严格,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加入的,必须有人引荐。最后,据说参加文会的人,有可能会得到某个神秘大人物的指点。

至于这个大人物是谁,谁也不知道。

但是对于平安来说,事情查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至于接下来要不要查,怎么查,查到哪里……甚至由谁来查,那都是皇帝才能决定的事了。他只需要将这个消息递上去即可。

狠狠的表扬了一下小分队,给他们的成绩全部记上优上之后,平安才将这些消息全部整理成文件,然后亲自进宫,送去了本初殿。

平安并不是要去见皇帝。事实上他并不愿意随便打破规矩,他的顶头上司不是皇帝,而是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东远。所以平安先去了本初殿门口,找了个小太监替自己通报一声。

他要见皇帝很难,要见张东远还是挺容易的。没一会儿张东远就出来了。

平安也不废话,直接将手里的文件递给他。他一向觉得,光是将事情记在脑子里,临时组织语言来描述,总是会有很多错乱,不如形成文件,一二三列出来,清晰明确,一目了然,也不必多费唇舌。

另外看文件的人,一边看就可以一边思考的。等看完了,差不多就能拿出个主意。就算一时想不到,也可以多看一会儿嘛。这就避免了两个人大眼瞪小眼,都想不出解决办法时的尴尬。

就像现在,张东远看完了之后,视线在最后一页停留了好一会儿,才面色严肃的抬起脸,看着平安。“此事有几个人知道?”

“除了派去调查的人之外,便只有属下和张总管您了。”平安道,“我一接到消息就立刻入宫。”

秋闱一共要考三场,每场中间间隔三天。现在第一场已经考完了,第二场却还没开始。而第一场的考题,的的确确就是卖出去的那一份。这样一来,问题就很严重了。如果这个消息透露出去,那么今年的秋闱恐怕不必考了,说不定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所以张东远的脸色才那么严肃。

平安之所以让大家抓紧时间搜集消息和证据,也是为了赶时间。

张东远当下点头道,“你在这里候着,这东西我呈给陛下看。届时说不定还有话要问你。”

这就是提醒他早作准备了。也算是张东远对这个属下的示好和拉拢——平安是王立心提拔起来的,张东远上任之后忙着司礼监的事情,一时也没顾得上皇城司。结果今日一见,才发现这个平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