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269章(1 / 2)

加入书签

关键朝廷还有补助,有什么事,只要拿出大秦户籍,当地官府就会非常热心的解决。

很多厌倦了中原劳累的人,主动迁往辽东辽北,渤海国居然成了大秦五大属国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盖因渤海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

北面的皮货、药材生意,要经过渤海中转,南面倭国的奴隶贸易也要在渤海国转一圈,然后进入辽东、河北……

加上渤海国的黑土地肥的冒油,这样的地区想不发达都难。

汉夏两国的汉人人口也全都超过了百万,曾今遍地的帐篷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亭台楼阁,秦风建筑充斥整个中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汉夏两国都成为中亚的庞然大物。

夏国偏草原血统一些,杨毅身体中一半的羌人血统,吸引了大量羌人、草原部落的投奔,到了天治十三年的时候,国中上马控弦之士多达二十余万,有精骑三万七千人,号“黑槊龙骧军”,战力极其强大,曾经一万三千骑兵奔袭三千里,一战灭五万斯拉夫蛮军,震动整个中亚和西方。

夏王杨毅的名字也传扬至整个西方,被成为怒狮王。

汉王杨旻则偏重于文治。

河中在他的治理下,成为整个中亚,乃至整个西地最繁华的地区。

汉国文化发达,包容性强,成为各国学者、教徒、商贾心目中的圣地,在汉国的影响下,汉言成了上层权贵们的时尚,不会说汉言,则会被嘲讽为土包子。

在汉国兴起的饮茶、评书、戏曲之风,也风靡萨珊、罗马的高层。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冒险者进入汉国,试图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不过难倒他们的却是大秦户籍。

中亚流传出一句谚语:即便一个乞丐获得了大秦的户籍,也能在其他国家获得国王般的待遇……

番外2 天竺

夏汉两国的强大,对周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昭武九国和于阗成了大秦最忠实的打手。

大秦不想介入萨珊与罗马的战争之中,但这群小弟们却跃跃欲试、咄咄逼人。

从天治五年开始,于阗联合昭武九国,组建联军,尝试向天竺北进攻,此时的贵霜帝国早已奄奄一息,虽然最终击退了联军,但北部城池北掠夺一空。

尝到甜头的诸国联军,于天治七年集合十五万步骑,再度南征。

夏汉两国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联军中的将领和参军几乎都是退役秦军将领。

联军甚至还组建了宣义司,对内激励士气,对外劝降贵霜人。

从故纸堆里寻找战争的法理依据,声称贵霜人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份子,他们不是来征服和杀戮的,而是为了拯救半死不活的贵霜帝国……

还别说,真的有人相信这一套。

贵霜帝国是当年河西走廊上的月氏人,离华夏文明很近,当年因为不敌匈奴,才被赶去了中亚,在中亚大杀四方,建立贵霜帝国。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这几十年大秦如日中天,穷亲戚们就都蹦出来了,主动靠了过来,成了义从军,为联军带路。

经过三年的大战,奄奄一息的贵霜帝国彻底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联军大获全胜,主动将白沙哇、迦毕试等两座都城进献给夏王杨毅、汉王杨旻作汤沐邑,以换取两国的进一步支持。

其后,联军进一步南下,攻入富饶的天竺大陆……

大秦朝廷对天竺没多少兴趣,但汉夏两国却兴趣很大。

一片富饶的大陆,土地肥沃,人口充足,还不用废一兵一卒。

联军的进入,仿佛十几头鲨鱼闯入了养鱼塘之中,原本就四分五裂的天竺诸国,顿时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天治十三年,于阗迁都恒河流域,发二十万奴隶建造新都城,秦父城。

顾名思义,将大秦作为他们的父国。

昭武九姓也在天竺拥有自己的土地。

为了感谢大秦,也为了拉大秦下水,联军还在恒河流域的下游加尔各答地区分出一块土地,进献给大秦,大秦朝廷顺水推舟,建立周国,以武帝十六子杨晃为周王,移民八千户,充实其地。

天竺正式纳入华夏文明圈。

于阗在取得大秦朝廷的允许后,改名阗国,强行废除当地语言,大兴汉化,并在天竺创立新式种姓制度。

秦人、于阗为第一种姓,昭武九姓为第二种姓,月氏人与嚈哒人为第三种姓,当地的天竺各族为第四种姓。

军事权和行政贵权掌握在第一种姓手中,第二第三种姓负责配合,第四种姓供养第一第二第三种姓。

这套东西弄出来,虽然引起月氏人与嚈哒人的不满,但于阗人借助大秦的影响力,没人敢有意义。

秦人、于阗人遂成为天竺的上层统治阶级,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直到后世,依旧是天竺的上层。

天竺拿下后,为夏汉两国提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