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143章(1 / 2)

加入书签

“魏郡有这么多粮么?不会是将百姓的口粮都收来了吧。”

行魏郡太守杨俊应声答道:“请陛下放心,臣已经下令各县严查,但凡有逼百姓多纳粮以邀功的,一经查实,就地革职。相关文书也已经发到各乡里,确保每一个百姓都知道自己应该纳多少粮。”

“魏郡有多少户口?多少土地?”

“陛下问的是现在,还是以前?”

刘协转头看了杨俊一眼。“当然是现在。”

“魏郡现在有十一万七千八百九十一户,四十八万一千一百六十五口。”

刘协想了想。“每户才四口多一点?”

杨俊点点头。“大难之后,老弱死伤最重,几乎家家都有新葬。”

刘协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背后,很可能就是吃人的惨剧。

杨俊接着说道:“魏郡户口最多时,接近十三户万,七十万口。如果算上隐匿的户口,应该在百万口左右。现在只有不到五十万口,有充足的土地可以分配,百姓自然有更多的粮食可以缴纳。陛下看到的这些,都是按照朝廷制度征收的。如果还有不足,以市价收购,再增加一百万石应该不成问题。臣担心的只是大量收购,会导致粮价上涨。是以,臣建议陛下可以临时增税,待攻克邺城之后,再免除魏郡几年租赋作为补偿,使百姓与陛下同欢。”

刘协笑笑,没有接杨俊的话题。

一百万石,够十万人吃两个月。考虑到供应大军的不仅仅是魏郡,魏郡其实只要供应五六万人,一百万石就可以增加四个月。加上已经运到大营的,可以维持大军再战一年。

邺城可等不了一年。

撑死了,邺城还能坚持半年。

杨俊这么说,就是想给魏郡百姓争取福利,借着君臣同欢的由头,免除几年赋税。

这个面子不是不能给,但他要留给其他人。

杨俊只是暂时代理魏郡太守,是为了证明他的能力。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可以将杨俊调走了。

魏郡太守已经许给了蒯越,他不能食言。

他还要借着这个机会,收买荆州的人心,让荆州多出点血。

魏郡粮食再多,百姓再热情,也不能竭泽而渔。

“君侯,你觉得杨卿施政如何?”刘协转头问王端道。

王端被太阳晒得满脸油汗,头晕脑胀,根本顾不上分辨,连连点头附和,大赞杨俊能干。

刘协说道:“如此干才,确实难得,不如就让他任赵相,也算是我对赵国的一点关照,如何?”

“当然好,当然好。”

刘协转头看着杨俊。“杨卿,委屈你了。”

杨俊大喜过望。

赵国户口虽然不如魏郡,却是天子生母的家乡。能到赵国为相,这是天子对他能力的认可啊。

天子的亲信诸葛亮,就在邯郸任县令。

“愿为陛下效劳。”

后生可畏

刘协随即又问起了魏郡的户口增减。

据他所知,经过多年大战,魏郡应该没有近五十万人。

杨俊早有准备,一一解释。

魏郡现有的人口中,只有六成,大约三十万人是魏郡本地人,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本不在名籍,是大户的部曲、佃户,也就是所谓的隐户。最近增加的四成人口中,有一半是刚刚落户的黑山军,还有一半是兖州人。

黑山军落户的事,刘协知道,所以杨俊简单地说了几个数据,然后就将重心放在了兖州迁来的百姓上。

兖州经历的战事比冀州更为惨烈,户口损失也更多。山东太平之后,不少外出逃难的人陆续返回,却发现兖州并没有推行度田,除了陈留之外,连试行度田的郡国都不多。

后来听说天子在魏郡度田,不少人就跑到魏郡来了,前前后后有十万人。

其中有些人是去年就回到了兖州,但一直没有得到安置。

刘协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兖州没有度田,他是知道的。他在冀州强行度田,就是要给兖州打个样。但兖州人返乡后得不到安置,不得不逃到魏郡来,这事就有些离谱了。

大战之后,人口剧减,抛荒空闲的土地很多,不应该是很好安置吗?

杨俊解释说,兖州抛荒的土地是多,但真正的良田却有主。那些人大多有一定的实力,否则也不敢在兵荒马乱的时候留在兖州。趁着大量百姓外逃,他们不花一个五铢钱,就将那些良田收为己有。现在这些人又回来了,想去讨回自己的土地,也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

刘协听完,手有点麻。

他搓了搓手指,强忍着骂人的冲动。

老子就在魏郡,与兖州一河之隔,这些混蛋还这么肆无忌惮。要是老子回了长安,他们又该如何无法无天?

更重要的是,如此明日张胆的事,朝廷中居然没有一点反应。

如果不是杨俊说起,他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你将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