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288章(1 / 2)

加入书签

王粲想了想,说道:“子勑此言,恕我不敢苟同。”

秦宓倒也不介意。“请仲宣指正。”

“我没去过益州,但是我去过并州,见过不少鲜卑人、匈奴人和羌人。正如你所说,山里土地少,度不度田,看似并无区别。塞外也没什么耕地,不是草原,就是荒漠,度不度田也没什么区别。但是……”

王粲顿了一下,若有所思。“如果不能让普通百姓活下去,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教化、文明都无从谈起。一旦有外敌入侵,往往会内外交困,身死族灭。你要知道,面对成千上万的敌人时,纵使你有坚城可守,没有足够的兵力一样支撑不了多久。”

秦宓放慢了脚步,沉吟道:“仲宣的意思是说,度田是为了更多的户口,以便抵御外敌?”

王粲点了点头。“差不多是这个意思。看你年纪,就算没有经历过黄巾之乱,想必也听说过。如果世家大族骄奢淫欲,百姓连温饱都不可得,你觉得天下可安吗?恐怕等不到外敌入侵,天下就会大乱,民变、叛乱此起彼伏。就算朝廷派兵征讨,也不过是扬汤止沸,不能治其根本。”

他眼神微闪。“朝廷为平羌乱,耗费钱粮无数,曾五议弃凉。可是现在,你还听到有羌人造反的消息吗?”

“这都是度田之功?”

“虽不敢说全是度田的功劳,但度田显然不可或缺。不度田,如何能致百姓温饱?”

又见陈群

夕阳西下,刘协起身,来到堂下伸展筋骨。

皇帝不好做。

即使他已经让渡了不少权力,由司徒、司空处理大量的具体政务,每天还是要见很多人,处理很多事。

一天坐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

难怪勤政的皇帝都会英年早逝,更多的人选择了做昏君。

这真不是人干的活。

所以他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听起来很威风,其实既苦逼也不现实。不管是为了个人的健康,还是为政权的健康,分权都是必须的。

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分。

刘协活动了一会,叫上孙权等人,打算去司徒府看看。

秦宓应该已经见过了杨彪,如何解决山区的度田问题,他想听听杨彪的意见。

司徒府就在隔壁,倒也不麻烦,抬腿就到。

刘协常去司徒府,一是建立亲民的人设,一是履行监工的职责。

亲民是为了争夺代表人民的权力。深居内宫,罕与百姓亲近的人如何代表人民?

监工是督促百官勤政。既然你们要权力,我也给了权力,你们就应该用好权力,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以权谋私。

说到底,都是争夺话语权,争取民心。

进了司徒府,杨彪还在忙,前庭坐了一群等待司徒接见的官员。见天子进来,他们纷纷起身行礼,一脸崇拜地看着年轻的天子。

刘协含笑颌首示意,来到中庭,见杨彪正坐在堂上,与一个满头大汗的官员核对账目。

刘协没去打扰,站在庭中看起了风景。

一个年轻的掾吏赶了过来,双手奉上一杯茶,行了一礼,又悄悄地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功夫,堂上回话的官员起身下堂,见刘协站在堂下,身形一滞。

刘协眼睛一瞥,觉得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正犹豫着,那官员走了过来,躬身施礼。

“渤海计吏陈群,见过陛下。”

刘协打量着陈群,多少有些诧异。“你什么时候去了渤海,还成了计吏?”

上计是一件苦差,同时也是一件美差。不仅有机会见到司徒,还有机会参与新年大典,见到天子。如果能表现出色,还有可能被选拔为郎。

这样的机会,通常是留给本地人的。

虽说渤海如今有不少外地迁入的,但陈群作为外地人,做计吏还是有些不合常规。

更何况陈群还有罪名在身,应该要海外征伐才对。

陈群再拜。“臣随征东大将军出征辽东,幸有微功,被陛下恩诏赦免,如今定居渤海。蒙张府君不弃,选为计吏。”

刘协眉心微蹙,心里有些不快。

荀攸平定辽东,军功簿上有数百人,他不可能一个个的看。陈群竟然混在里面,得到了赦免,自然是有人在混水摸鱼。

陈群说是随刘备出征,但背后是荀攸还是刘备,却说不准。

应该说,都有可能。

刘协没有多说什么,点点头,便结束了与陈群的对话。

陈群走了,背影匆匆,有如逃离。

杨彪站在堂上,看着刘协与陈群说话,等陈群离开,才迈步上了台阶,来到刘协面前,拱手施礼。

“陛下还记得他?”

“你说我记不记得?”刘协反问道。

“抛除颍川陈氏的名声,他只是一个普通士子而已。”杨彪笑道:“陛下记得也好,记不得也罢,都没什么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