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hhshuwu.com

第1442章(1 / 2)

加入书签

杨彪、周忠在一旁听了,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荀彧的意见。

他们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有荀彧考虑得这么深入,这么周密,直接想到了大司农与少府之间的职权划分,并且将制度沿革也考虑进去了。

刘协也凝重起来,转身又将骠骑将军张济、太尉贾诩、少府田芬叫过来一起商议,守岁之会瞬间变成了小朝会,算是给了荀彧一个仅次于大朝的高规格待遇。

一旁的荀文倩看得清楚,不禁嘴角轻挑。

正在唐夫人说话的唐氏见了,也松了一口气。刚才看到荀彧被虞翻硬怼的时候,她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就怕荀彧一时忍不下这口气,接受虞翻的挑战。

虞翻这个讲武堂祭酒不好惹的名声可不是白来的,那是真能打。

“他啊,看似温和,实则倔着呢。”唐氏抱怨道:“这么多年了,除非他自己想通,否则这个弯就是转不过来。”

唐夫人笑道:“这才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是天子看重他之处。道理迟早有想通的一天,做人的原则丢了,再想找回来可就难了。”

唐氏叹了一口气。“话虽如此,终究让人担心。这次想通了,焉知以后会不会又有分歧?他自己也经常说,天子有如御风而行的仙人,凡人想跟也未必跟得上。”

唐夫人抬头看了一眼正面对面坐在一起说话的刘协和荀彧,莞尔一笑。“文若真是这么说的?”

“当然,在你面前,我还能虚言掩饰不成?”

“若是如此,那你就更不用担心了。”唐夫人斟满了酒。“悟道这种事宁缓勿急,宁缺勿滥。正如荀卿所言,骐骥一跃,不及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何况他还不是驽马,是真正的骐骥。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厚积薄发,后发先至,成为最接近天子境界的那个人。”

“但愿如此。”唐氏如释重负,抿了一口酒,又道:“你自从主持了印坊后,这谈吐见识也大有长进啊,莫不是要和蔡令史一样,做个女博士?”

唐夫人忍俊不禁。“我哪有蔡令史那样的天赋。不过是听得多了,学舌罢了。”她停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不过,见贤思齐也是人之常情。等蔡令史回朝,我的确要和她多亲近亲近才是。这些年忙于印坊的事务,和她有些生疏了。”

勇者无畏

听完荀彧的问题,刘协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悠闲的端起了酒杯,浅浅地抿了一小口。

年轻的身体就是好,新陈谢代快,就连酒量都变好了。

换作以前,这种长夜之饮他想都不敢想,哪怕喝的是啤酒。

这让他有资格从容不迫,毋须频频起身放水。

正如此刻,兵权在手,织妨、印坊也在手,他不用找司徒府要钱,自然可以看他们怎么选择。

皇室的开支在后期暴增,可不仅仅是荀彧说的那些理由,什么孝桓、孝灵奢侈、后宫之人数以万计,日费千金。

儒家重礼才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关键原因。

儒家之礼本就注重形式。

夫子对子贡说,尔爱其羊,吾爱其礼。

没有羊,还谈什么礼?

所以为了维护体面,大量的礼仪性开支是必须的,否则就是失礼。儒术独尊,礼是儒门约束天子最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礼自然不能缺,钱自然也没少花。

最典型的就是厚葬。

本朝厚葬之风极盛,不仅是皇室,百姓也是如此。后世考古,东汉出土了大量的画像砖,就是托厚葬之风所赐。

对后世考古来说,厚葬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可是对当世人来说,厚葬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破产的家庭不在少数。

皇室也差不多,后来孝桓、孝灵财政崩溃,某种一个原因就和厚葬的习俗密切相关。

建康元年,孝顺帝驾崩之后,孝冲在位四个月,孝质在位都一年半,连皇陵都来不及修。孝冲皇帝的怀陵、孝质皇帝的静陵都是在孝桓帝在位期间完成的,对孝桓朝的财政影响之大,无论如何也不该忽视。

荀彧不说,不代表就可以无视。

厚葬只是其中一方面,其他各种礼仪的开销也极庞大,比如一年饮食的开销就高达两亿,衣物也要近两亿,各种费用加起来,接近全国财政收入的四成。

对于一个穿越客而言,这是一个极恐怖的数字。

即使是对这个时代而已,这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财政难以为继几乎是必然。

所以,要改善财政状况,改革儒家之礼势在必行。

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都提倡节俭、薄葬,并非他们的道德高尚,而是形势逼着他们这么做。

但这样的提议不能由他来提出。否则好心没好报,儒家不仅不会感激他,还会担心他削弱儒家的话语权。他只是将织坊这个目前最来钱的产业牢牢抓在手中,先满足自己的开支,确保不用向司徒府要钱,然后看这些儒生士大夫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万一不如意,就将山林矿泽收归少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